课程中心召开普通高中导师制调研与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2-05-30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lijing

 微信图片_20220530160451.png

 课程中心导师制调研会线上会议图

新高考与新课程背景下,导师制逐渐被引入高中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服务与教育辅助制度在很多学校得到推行。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近年来配合高中教育改革,推动学生发展指导,始终在推进导师制的实践研究与理论创新。2022年5月30日上午课程中心组织召开了普通高中导师制调研与研讨会,共有34位实验学校骨干教师代表在线参加,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作为受邀专家参会。会议包括三个部分,整体思路介绍、学校经验介绍、导师制建设研讨。

首先,负责人向与会者介绍了目前北京市普通高中导师制实践的四种主要模式:大走班下的导师制、保留行政班的导师组制、梯队化全员导师制、项目式导师制,并简要说明了项目组在后三种模式的推动思路,强调导师制作为一种制度变革,需要明确其在立德树人要求下的定位与育人价值,明确个别化指导是每位教师的育人职责,明确作为一种制度建设需要有稳定、清晰的规则与规范设计。

接着,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和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介绍了本校的导师制工作经验。运河中学的导师制党建引领、顶层设计、扎实推进,特别是在潜力生导师制方面形成1生1师、全面负责、定期追踪、及时反馈的制度,取得很好的经验。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导师制有良好的校园文化与校园氛围基础,以大思政教育为主线,在运行机制、导师队伍建设、工作方式和内容、导师评价方面有创新、有突破,尤其是疫情期间导师组制发挥了积极的在线指导作用,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果。

在研讨环节,与会者积极向两所学校提问,并就导师制运行方式、导师队伍、指导方式与内容、评价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讨论。与会者达成共识:导师制与“三全育人”顺道而行,是对立德树人要求的具体落实、制度创新,能够对学生发展实现“有求必应”“有需必助”;在实施中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度保障,通过评价与激励机制支持和呵护导师的积极性和可持续专业发展;要处理好导师“主动导”与“被动导”的关系,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浪费学生时间;要在“一生一案”“家校协同”“校外导师”“项目式导师制”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设计,创新实践。项目组也进一步介绍了梯队化导师制的推进思路、策略与相关工具。

本次导师制调研与研讨会很好地推动了项目组开展的导师制的实践研究与理论提升。

 

 

供稿部门:课程中心

/图:王红丽

文图编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