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薪酬制度简析
发布时间: 2017-01-09 来源: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网》 发布者:xuxiang
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学校生存的重要保证。完善的薪酬体系可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民办高校在教师薪酬制度还存在一定问题,使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为此,通过薪酬结构的合理配置来完善教师人才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民办高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1.薪酬结构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薪酬主要结构为:基本工资+津贴+部分保险。教师每月的主要收入以任教的课程节数来衡量。福利、进修等非货币性薪酬基本没有,与公办高校相比,相差甚远。并且,在薪酬结构的制定方面,往往由管理者凭经验制定,缺乏统一的科学依据。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教师的劳动很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2.薪酬增长机制缺乏
民办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学费收入,学费收入的因素主要有物价政策、办学规模、生源数量等,在一定时期内这基本是个常量。民办高校的薪酬是从民办高校运营资金中直接支取的。民办高校的薪酬即使有一定的增长,也是因为外部的压力,临时性、随意性的因素,缺乏制度上的保障。
3.薪酬激励方式单一
过分注重奖金的激励作用,对基本工资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保障功能重视不够。管理者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没有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不愿意支付更多的报酬。而缺乏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会导致教师因内在动力不足而消极怠工,严重时会造成优质人才的流失。
二、民办高校薪酬制度的解决措施
1.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在薪酬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市场劳动力的薪酬标准来权衡薪酬水平的高低,积极的走市场化的薪酬制度设计路线,强化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要素。再结合高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应该把关注薪酬制度内外因素放在同等关键的位置。
2.引入竞争机制按劳付酬
打破“大锅饭”模式,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薪酬设计,按劳付酬等一系列措施是除了提高整体薪资水平,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另一有力措施。为消除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中一些有失公平的不良行为,可以将教师的工龄及教学贡献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进行公平的竞争。
3.制定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民办高校要有效地将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进行科学的整合,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用自助餐式的管理机制,列举多样的员工福利供员工选择。建立起每类人员的薪酬制度的组合,并能够按照员工个人的需求来更新体系。
<前一篇: 山东聊城:每年1000万专项资金扶持民办教育 <后一篇: 为什么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