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二中亦庄学校召开

发布时间: 2017-07-03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ym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新中高考改革政策的出台,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实践回应相关政策的要求,如何通过创生、改造和统整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就成为当下摆在我市中小学面前的问题。为有效落实新课程计划,实现适应新中高考的课程的学校课程建构,北京市课程中心义教项目组带领项目实验校在相关领域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总结研究,推广成果,课程中心义教项目组于2017614日在北京二中亦庄学校组织召开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与学校课程一体化建设”为主题的学校课程建设研讨会。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杨德军主任、义教项目负责人,部分学科及课程专家,大兴区教委、亦庄开发区领导,北京市义教项目区域负责人、项目实验校领导、老师,各新闻媒体约5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会分两个部分进行,上午进行的是大会的主论坛,主要由大兴二中亦庄学校从整体角度全面介绍学校课程。会议伊始,大兴区教委副主任周爱彬致辞。在致辞中,她对此次研讨会能够在大兴区召开表示感谢,对大兴二中亦庄学校课程如何能够在课程建设探索方面取得当下的成就进行了说明。之后,学校校长从学校课程建构的上位思考角度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学校的课程文化、课程体系结构以及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学校文化与课程。再后,学校领导又从实践层面,向与会人员充分说明学校的十二年一贯的一体化课程设计,即以“一个中心、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维度”整体构建学校课程,在横向上搭建突破学科边界的课程圈,在纵向上搭建突破学段的课程群。在此之后,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分别从课程建构者与学习者角度,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课程圈与课程群的实然样态以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获得与成长。会上,学校还将在落实新课程计划中对作业相关要求的实践探索与与会人员进行了分享,在作业设计上学校秉持着“作业设计课程化”的思想,从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实践三个领域或培养角度整体设计学校特色的假期作业,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

下午的分论坛,则从英语、语文、文综、科学四个课程领域对学校课程群与课程圈的建构进行深入研讨。在分论坛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还就学校领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了现场点评,在专家的引领下,让参与分论坛的领导和老师更充分的理解学校课程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与会人员能更好地感知学校课程群与课程圈的设计如何作用于实践如何作用于学生,学校还从分论坛的四个论题角度安排了展示课,这些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关注与生活、与文化、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让与会人员深刻体会到学校课程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学科渗透这种不同领域课程的相互融合的以在微观课堂层面实现学校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方式。

会上,几位专家从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的角度对此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

杨主任在评价北京二中亦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时,指出学校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正在逐渐向我们希望看到的、丰富的生态化课程结构体系方向发展。学校的一体化建设也在很深程度上已经进行了很好的探索,突破了原有的前一阶段的像外科手术似的一体化。从学校课程设计角度来看,学校呈现的课程和理念很好地把握住了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很多的课程理念和设计实践具有前瞻性,这与学校领导者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密切相关。从项目研究角度来看,学校接下来需要思考几点问题:1.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为什么会做到这样?2.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个思考、这样一个理念,形成这样一个课程结构?3.具体这里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理性的、深入的研究。

人教社科研部高级主管、博士牛瑞雪则从“课程是什么”“怎么来看课程”“我们今天看到了什么”三个方面对学校活动谈论她的感受。她认为:课程是育人目标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教育目标的实施方案。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地图。学校课程建构首先应该是关注课程的理念课程的思想,第二点要关注课程的目标,要明确课程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三点要看课程是如何实施的,第四点要看课程是不是有伸展性、有发展的潜力,课程之间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她认为,北京二中亦庄学校的课程设计立意深远、目标明确,有强有力的理念支撑和深层次的实践探索;课程设计有生发性,有发展性,课程之间有联系性,未来学校的课程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