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融合·创新——聚焦跨学科 共研新生态
发布时间: 2025-11-18 来源: 课程中心 发布者:lijing
学生项目作品展示

现场课:让文创产品动起来

大会现场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等文件精神,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入开展,11月6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办,海淀区教科院与首师大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承办的北京市“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协同·融合·创新:迈向跨学科学习新生态”这一主题,共探联盟校背景下的育人方式变革。
课例展示环节,六节跨学科课堂展示与六场说课分享同步开展。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定慧里小学、六一小学、永丰分校的教师,围绕《让文创产品“动”起来》《阳光古建》《一米菜园》等系列主题,展开了一场学科融合的生动实践。课堂中,学生们协作探究,展现出跨学科学习带来的素养提升与思维突破。说课教师不仅深入阐述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更分享了项目化学习中的成果和反思。与会专家的精准点评,为每一节课把脉诊断,推动了教学实践的优化与理论升华。
大会交流环节,学生们率先登场,带来了合唱、舞蹈和“角落课”的精彩展演,呈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活力与温度。海淀区跨学科项目负责人刘晓宇通过《区校共研 学科互联》的区域报告,以教研为引领、以问题为锚点,系统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区校共研成果。首师大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艳校长作《跨学科学习新生态:一核多元 和而不同》的主旨报告,解析了集团“同频+异彩”的战略布局和“三融三创”的实践模型,诠释了多校联动从“简单组合”到“生态融合”的深刻变革。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孙铭明副教授带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质量评估》微讲座,她认为,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在于把握素养导向的学习本质,应体现真实性、学习性与探究性。跨学科评价应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并在设计时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专家点评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李敏院长和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课程二室江峰主任发表了专业观点,充分肯定了学校将跨学科作为教与学变革的重要引擎,促进教师实现从“为何教”到“如何育”的转变,推动教学从“教法微调”走向“整全育人”。
本次研讨会各区跨学科项目代表及教师参会180余人,会议既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市区协同、深度共建的研讨交流,为继续深化课程综合化的研究与实践,助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范例。
供稿部门:课程中心
图/文提供:王禹苏
<前一篇: 返回列表 <后一篇: 北京市中小学课程整体育人研讨会日前成功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