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中心举办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评一体化全国直播活动
发布时间: 2025-11-13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物理教研室主任秦晓文老师对活动整体点评
活动现场
11月11日,为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探索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学科实施策略,根据2025年科学教育联盟工作要点,中小学科学实验探究示范课全国第十场直播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北京教科院作为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牵头单位,面向全国开展实验探究示范课系列直播活动,总结、分享北京市实验探究教学的经验,通过实验教学展示、研讨交流、专家点评总结,引领教师深度参与教学研讨过程,理解实验探究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本次活动主题聚焦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评一体化”,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直播。
此项活动由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海淀区名师工作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协办。我院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秦晓文、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苏、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物理组长张宇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观摩指导,北京市各区物理教师代表参与现场活动,科学教育联盟各片区相关领导、初中物理教研员和教师线上观摩,共同营造了跨地域、多层次的互动交流氛围。
活动伊始,张苏致辞,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对物理学科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清华附中对包括物理学科在内的科学课程的高度重视,以及学校潜心开展课堂革命的探索与经验。张校长特别感谢了北京教科院、海淀区进修学校、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对清华附中的大力支持,并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清华附中3位骨干教师带来3节实验探究示范课。蒋炜波老师展示的研究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现象走向问题、从问题走向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嵌入评价环节,及时评估学生对成像特点的理解深度和科学探究过程的规范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发展。杜婵老师展示的研究课《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组织学生系统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关系,以及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陈艺灵老师展示的研究课《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将目标锁定在电学核心实验技能与科学方法的融合上,指导学生运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强调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严谨性。
示范课结束后,李俊鹏老师、何艳阳老师、聂桂秋老师分别对三位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指导。李俊鹏老师认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节课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了学科核心素养,巧妙突破了虚像测量的教学难点,真正让学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何艳阳老师认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这节课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理清了实验设计的思路,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组织与指导完善,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注重强化学生收集证据和分析论证的过程,是很有创意的一节课。聂桂秋老师认为《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这节课以实际情境引入测量电阻的目的,通过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常量测量中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教学中,以气温测量启发学生思考变量应该如何测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数据记录表格,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评一体化得到了充分落实。
张宇对三节示范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程充分展现了清华附中在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方面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践。三位教师准确把握了实验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学设计精巧,学生参与度高,探究过程扎实,评价反馈及时有效,为观摩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
秦晓文对物理实验测量目的和探究目的进行了辨析,对物理实验中测量变量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围绕如何深化实验探究教学、优化评价方式、促进科学素养落地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对清华附中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堂革命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强调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对实验探究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探究教学也一直是中学物理的难点,特别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努力促进实验探究教学的创新发展。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聚焦实验探究教学评一体化,通过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展示、深入的研讨交流和专家的点评引领,系统总结和分享了清华附中在实验探究教学领域的宝贵经验,引领广大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并掌握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方法与评价策略,切实解决“实验探究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的现实问题。活动展示了清华附中积极推动和践行课堂革命的阶段性成果,推广了北京市在实验探究教学方面的成功做法,为全国物理教师搭建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对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科学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文: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 前一篇: 返回列表 < 后一篇: 北京市中小学教材教辅管理培训会日前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