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首届实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5-11-04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副院长杨德军为大会开幕式致辞

专家及七省(区、市)带队单位代表合影
北京市参会代表合影

各分会场活动现场
11月1日至2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首届实验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黑龙江省教育厅、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主办,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承办,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协办。副院长杨德军带队基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室秦晓文、张玉峰,化学教研室黄冬芳、李伏刚,生物学教研室荆林海,小学科学教研室贾欣,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罗海风、王磊等组织会议活动。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有关负责人,七省(区、市)的实验区、实验校代表及小初高全学段七个学科教研员和教师代表等近400人参加现场活动,线上参会达5.8万余人次。
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牵头单位,我院充分发挥了跨区域协同作用,整合北部片区七省(区、市)优质资源,协同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统筹设计展示交流方案、组织会议实施。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门头沟区3个实验区代表,北京中学、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密云区第二中学、怀柔区第三小学4所实验校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市一〇一中学、通州区潞河中学、市第八十中学、市第四中学、北京汇文中学等学校的21名实验说课展示教师参会,高水平展示了北京市实验教学的创新和特色。
杨德军在开幕会上致辞,明确科学教育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真谛在于“人人均可创新,事事均能创新”理念落地,科学素养是普惠的权利,创新人才是在良好教育生态中自然涌现的结果。他强调,实验教学应从“看实验”转为“做科学”,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北部片区的共同使命是在差异中寻找共同成长的路径,携手前行要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展”,让科学教育真正回归本质,共同书写北部片区科学教育的新篇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长聘教授张羽在开幕式上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范式创新》的专题讲座。她从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范式创新的必然性、风险性和可能性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技术变革对教育生态的重塑作用,具体呈现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技术创新、实证证据和科学研究,系统阐释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活动期间,来自七省(区、市)的21个实验区和28个实验校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怀东以“以实验教学改革撬动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价部主任杨眉以“探究实践:行动中的科学教育”为题,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林秀艳以“激活科学教育新质生产力——北京市门头沟区的实践探索”为题进行了区域经验分享。北京中学副主任岳蕾以“让学生创造性成长——北京中学科学教育实践与探索”为题,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党委书记崔艳阳以“开展全域实验教学 赋能创新能力培育——实验教学的校本化实践”为题,密云区第二中学校长兰春艳以“构建科学教育新体系,培育拔尖创新未来人”为题,怀柔区第三小学校长魏利根以“科创点亮三槐梦”为题进行了学校经验分享,充分展现了北京市在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
七个学科分会场分别围绕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学、小学科学、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学开展了147节实验说课课例展示。来自北京市的教师们展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探究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充分呈现了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我院7位学科教研员分别在各分会场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深入研讨,引领教学交流走向深入。
七省(区、市)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活动内容充实、形式新颖,从课例展示到专家点评,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既看到差距,也收获方法,真正学到了可落地、可推广的经验。此次活动有效推动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联盟(北部片区)在科学实验教学创新方面的成果共享与经验互鉴,进一步形成了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北部片区协作共识。我院将继续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在搭建协同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打破区域壁垒、探索科学教育新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探索科学教育创新实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文:科学教育中心/罗海风、王磊
图: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 前一篇: 院党委书记董竹娟参加课程中心党支部与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悦读”共建活动 < 后一篇: 我院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