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 2007-09-09 来源: 发布者:yxh

   本课程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自然及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特点是:

    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和发展、传统与现代、知识与能力、内容 与形式、统一与差异等各种关系。使本课程既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发扬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发展性;既符合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又反映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与规律。

    2、构建纵横结合、完整新颖的课程内容体系。纵向按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编排,以21 世纪首都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为主干,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 法,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横向以培养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各种数学能力作主线,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发展性领域的要求渗透到相关内容之中,循序渐进,积累升华。

    3、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 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编排及表述办法。低年级教材要减少冗长的叙述性文字,增加学生喜爱的、活泼而又必要的图画,提出一些有趣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中、高年 级教材要努力运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论证与应用的编写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转变学习方式,拓宽创造性学习的途径。

    4、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用数学的意识,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 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九年义务教育1-6年级的教材中,每学期至少安排一 次实践活动;在7-9年级的教材中,每学期安排一次探究性活动,每学年安排一次 “实习作业;在高中各年级的教材中均安排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

    5、教材具有一定的弹性。课程内容的确定和要求既能使有差异的学生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又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教材中适当安排了选学内 容阅读材料,由学校师生自行选择处理。

    6、重视并充分发挥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教材和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 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探索、猜想、逻辑推理、计算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