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7期:纽约州建立新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评价制度

发布时间: 2011-07-11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17.jpg
 
 
聚焦世界城市
 
纽约州建立新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评价制度
为争取联邦的“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补助款,纽约州通过立法,着手建立了新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评价制度(New York State Teacher and Principal Evaluation)。
2011年4月,州评议委员会向州长提出中小学教师校长评价制度草案。该评价制度草案分为学生成绩测量和其他效率测量两大类,学生成绩测量包括州评估的进步状况(20分),地方所做的评估(20分),其他效率测量(60分);教师部分的主要依据是2011年1月制定的纽约州教学标准,该标准包括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与教学计划的知识、教学实务、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评估、专业职责与合作、专业成长七个部分;校长部分则采用的是教育领导政策标准ISLLC 2008;草案的绩效评估为四个等级的计分标准:0-50分为无效率(Ineffective)、51-75分为进步中(Developing)、76-90分为有效率(Effective)及91-100分为高效率(Highly Effective)。
纽约州教师工会参与了新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评价制度的草拟并提供了咨询意见。5月13日,州长致函州评议委员会主席,对评价制度草案及实施日程提出以下修正意见:
1.教师评价中的州学生成绩评估应占40%,而不是州学生成绩评估、地方学生成绩评估各占20%。
2.课堂观摩(classroom observations)应从教师评价总分的30%增加至40%,并允许外来的第三者进行评价(课堂观摩通常由校长或副校长承担)。
3.在客观(如州测验)及主管(如课堂观摩)的评价措施上,均须得到正面评价,才能让教师得到总的正面评价。
4.从今年9月开始的2011-2012学年度起,对所有教师实施评估,而不必等到2012年。草案建议2011-2012学年度先从四至八年级的数学、语言教师开始实施。
州评议委员会主席对州长的以上建议公开表示接受,并在5月17日召集的会议中对草案进行了修正。
摘编自《台湾教育部电子报》2011-6-2
纽约高中毕业率创新高
近日,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与纽约市教育局长沃尔科特共同宣布,2010年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毕业率达到65.1%,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是纽约公立学校高中生毕业率第九个连续增长年,与2005年相比,上涨了约19%。
数据显示,各个群体的学生的毕业率在2010年都有所进步:黑人学生的毕业率达到60.6%,西班牙裔学生的毕业率达到58.2%,这两个群体的学生数大约占学生总数的70%。与2005年相比,两个群体的毕业生增长率都超过了20%。与此同时,黑人学生和西班牙裔学生也在持续缩小他们与白人学生之间的学业成绩差距,自2005年至今,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的成绩差距已经缩小了6.3%,与亚裔学生的成绩差距缩小了4.4%,西班牙裔学生和白人学生的成绩差距缩小了6.6%,与亚裔学生的成绩差距缩小了4.7%。
整体而言,更多学生获得了高中毕业文凭。整体的进步表明,纽约市将表现不佳的学校撤换成较小学校的策略已经取得实效:与该市决定逐步淘汰的学校的平均毕业率46.1%相比较,自2002年以来创建的新学校的平均毕业率为65.7%。过去九年里,纽约实施了以新的较小规模的学校取代表现不佳学校的策略。新学校采取新的管理模式,给予了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教学水平亦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学生毕业率自然显著提升。例如,原来的哈利凡阿斯代尔高中撤销后,创建的三所小型新学校的平均毕业率高达82.9%,比2002年原校的毕业率上升了38%。
“这些新高中毕业率的增长有力地证明了我们采取的改革和我们付出的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布隆伯格说,“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毕业率,我为我们的学生、教师、校长和家长感到骄傲,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取得的学业成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令人振奋。”
沃尔科特说,“2010年毕业的成千上万的学生中,现在一大部分正在大学里接受更高的教育,这是他们的教师、校长和家庭提供有力支持的证明――也是新学校模式给予学生更多有效帮助的证明。”
在过去的两年里,纽约教育局加大了对教学严谨性和新的、更丰富的、衡量学生能否在高中毕业后走向成功的评估方式的重视。今年纽约市有100所学校开始应用国家核心标准,以帮助学生更多接触写作、非小说文本和批判性思维。
编译自纽约市政府网站 2011-6-14
海外直击
EUA发布《全球大学排名及其影响》报告
近日,欧洲大学协会(EUA)发布了一份题为《全球大学排名及其影响》(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their Impact)的报告,该报告对全球九个著名的大学排行榜和其他四个全球高等教育评估实验进行了分析,并对他们进行了抨击。
报告指责这些排行榜忽略了世界上99%的其他大学(约17000所),同时存在操纵甚至歪曲数据的情况。
报告称:当前最著名的几个全球大学排行榜阻碍了大学的多样化发展,前500强的大学基本上都是预先决定的;进行大学排名的一套方法最多只能比较1200所高校,进行全球排名的学科领域也只能涵盖300所大学,根本不具有可靠性。然而这些排行却带来这样的结果――大学纷纷运用各种手段以获取一个排名,而且你必须参与排名,因为你不在排行榜上,你就不存在。
报告认为:全球大学排行榜正怂恿社会和政策制定者,用评价顶尖的研究密集型高校的标准来评判全世界的大学,而不是应用质量保障的核心原则之一“目标的契合性”来进行评价。在高等教育改革的优先进程为“使命差异化”的时代,全球排行榜为成千上万普通大学(他们仅仅是做他们的工作,例如为劳动力市场培训专业人士,进行基础或应用研究等)带来了大量问题。
报告指出:必须对排行榜进行改革,以允许更多大学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专门满足地区需要或为成年或半日制学生服务的高校。目前大多数改进大学全球排名的努力都关注技术层面而非概念层面,无法解决排行榜存在的根本缺陷。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6-15
美国教育部长:对“NCLB”的实施赋予管理弹性
奥巴马政府的中小学教育法修订案提交美国国会审议至今已一年有余,此间,奥巴马和教育部长邓肯均在各种讲话中反复敦促国会尽快授权新版教育法,但迟迟未获国会审议通过。奥巴马曾表示,希望国会最迟在今年9月初即新学期开学前,授权通过新版教育法。现已接近暑期,美国国会尚未做出回应。此番形势之下,邓肯表示,如果国会在八月份之前仍不授权新版教育法,教育部不得不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LB)”的实施赋予“管理弹性”,以帮助、支持州和地方层面上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
邓肯说,“我们的孩子只拥有一次教育历程,他们不能等。我们必须修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不能按照华盛顿的时间表,而要按照人们需求的时间表。”
“管理弹性”,即给予各州和地方更多教育改革的主动权,而不必拘泥于当前NCLB所规定的并不合时宜的框架下。NCLB重惩罚而轻奖励、偏重结果性评价而忽略形成性评价,为避免在此框架下被贴上“失败”标签,很多州已不得不降低教学标准来完成年度目标。邓肯表示,以“管理弹性”来弥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缺陷,并不能代替全面的教育改革,而只是激发学校释放自身潜能的一种方式而已。美国的教育体系需要的是彻底的变革,国会尽快授权新版教育法,在新法指导下切实变革美国教育才是众望所归。
根据美国教育部网站相关信息编译整理 2011-6-13
澳大利亚出台“优先学习识别”一揽子计划
在2011-2012财政预算中,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宣布拨款920万澳元,用于“优先学习识别”(RPL)一揽子计划,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士质量,并对他们进行是否可以获得“优先学习识别计划”资助的评估。
“优先学习识别”一揽子计划将使学前教育工作者获得学历或提升学历变得更加容易。该计划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开发一个新的儿童服务领域的三级职业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的国家评估工具;为现有的600名评估员提供经费资助,培训他们使用这一新工具;给每位在乡村和偏远地区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1125澳元津贴,以涵盖他们获得RPL计划资助的其他相关费用。
“优先学习识别”一揽子计划将确保现有的、拥有广泛的管理经验但缺乏正式文凭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够进行技能认定,以支持全国质量框架的实施。推动该一揽子计划,可以降低学前教育者提升学历资格以达到全国质量框架要求的整体时间成本。
该一揽子计划还将促进联邦政府已出台的培训和留住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其他举措的实施,如在大学中增加学位,取消攻读服务于儿童各种文凭和高级文凭课程的TAFE学费,降低在高需求地区工作的学前教育教师的“高等教育贷款计划”还款额等。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就业和劳动关系部网站 2011-6-15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支持法修正案2011》提交国会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支持法修正案2011》于2011年6月1正式提交国会讨论。该法案是联邦政府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确保从2012年起,大学招收的每一个学生都将获得联邦的经费资助。
创新研究大学联盟(IRU)和澳洲大学联盟都表示强烈支持该法案,并呼吁国会各政党支持并加速通过这一重要立法。IRU主席爱恩?康纳教授说,对于大学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承认了大学必须向每一个有能力上大学的人开放的必要性。他同时也提出,未来总理必须考虑制定相应条款来控制大学能够获得的经费总量,避免大学超越自己的能力进行扩张。
澳洲大学联盟主席格林?大卫教授指出:学生驱动的高等教育经费体制是布莱德利报告的一项重要建议,它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联邦政府设定的高等教育参与及完成目标。该法案的通过将直接改变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全国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高等教育基础经费的检讨、基于学生需求的经费体制,这三者进一步明确了联邦政府对于大学的管理原则。
根据澳创新研究大学联盟网站、澳洲大学联盟网站相关信息编译整理 2011-6-1
澳大利亚公布“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态度”调查结果
近日,澳大利亚全国高等教育工会(National Tertiary Education Union)公布一项“公众对于高等教育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接受调查的人认为联邦政府太依赖海外全额付费生来资助澳大利亚的大学。“对于教育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非常重要”这一见解,正反意见各半,46%表示赞同,48%表示不赞同,另外6%不确定。
当问到公众“是否对澳大利亚大学依靠留学生收入来资助国内学生教学表示担忧”这个问题时,84%的受访者认为是,其中48%描述“非常担忧”。
当问到“是否担心澳大利亚大学正迫于压力追求盈利而不是专注于教育”时,88%的人表示有这个担忧,其中61%的人表示“非常担心”。
调查结果还显示:43%的人认为大学经费的下降应该由政府对于该部门支出的显著增长来补充,30%认为联邦政府应该适度增加对于大学的经费资助;50%的人认为学生不应该为攻读大学学历支付更多的费用,20%的人认为学生应该支付更多学费;71%的人认为在过去10到15年间,尽管大学持续扩招,但澳大利亚的大学越来越上不起。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6-22
海外信息一览
美国学生历史学科成绩最差
6月14日公布的美国全国教育进度评估考试结果显示,美国学生各学科中历史最差。大部分四年级小学生虽能认出已故总统林肯的图像,却只有9%的学生能数出2个林肯成为重要人物的原因。高达八成的学生不知道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曾同中国和朝鲜作战。
据《纽约时报》报道,四年级学生只有20%、八年级学生中只有17%、高中生只有12%达到了考试水平的要求。政府官员指出,这样的结果只比2006年的成绩略好。但是这并不值得庆贺,因为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对很多显而易见的题目,学生都完全不知所措。
负责评估历史部分的考官戴安娜?瑞委奇表示,历史部分考评的结果令人不安。学生对美国历史知识的匮乏程度着实让人担忧。例如,只有2%的12年级高中生正确回答了关于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的问题,而这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具有标志意义的教育诉讼案,终止了美国社会中存在已久的白人和黑人必须分别就读不同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现象。
如果说历史是美国学生最差的学科,那么经济学却成为他们最擅长的学科了。在2006年的考试中,高达42%的高中生在经济学考试中达到了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任何学科。不过美国教育部统计中心杰克?巴克利指出,由于各学科考试的设计和主考都是独立举行的,因此很难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
专家强调说,美国学生历史知识的匮乏,很大程度上同联邦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有关。例如,2002年联邦政府的“有教无类法案”规定全国所有3-8年级学生每年必须接受各州政府的阅读和数学统考。此举促使各地学校纷纷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与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力度。
美国历史教育委员会主席琳达?萨鲁奇教授说:“历史学科正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当前许多教师培训项目鼓励教师在社会学科获取证书,而不是在历史学科。萨鲁奇说:“这些老师以为他们通过社会学科的培训就成为全能老师,可以什么都教,但他们绝对没有准备好教历史。”
摘编自《现代教育报》2011-6-22
英国留学生签证五年内减少23万
为了控制净移民人数每年不超过10万人,英国政府准备向外国学生签证开刀。英国内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学生签证新制度的改变,未来五年之内,英国向外国学生核发的学生签证将减少23万。
据内政部估计,在2015年以前减少23万外国留学生,政府控制净移民人数“每年数万人”的承诺就有望实现。但是减少23万个留学生签证,比内政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之前所说的要少很多。
特雷莎?梅今年3月向议会报告说,学生签证新制度将使留学生人数减少25%,净移民人数每年减少70000至80000人。以这个数字推算,净移民人数在2015年以前将减少40万人,而现在内政部所说的只有23万人。内政大臣3月所说的净移民人数每年减少80000人,现在也变更为每年减少46000人而已。
一般舆论认为,英国政府当初规划的减少留学生人数过于严苛,引起很大的反对声浪,现在“手下留情”采取折中方案。
摘编自BBC英伦网 2011-6-13
法国教育部长呼吁改革公立大学以提高竞争力
法国高教与科研部长瓦莱丽?佩克雷斯6月16日在巴黎大学召开的教育研讨会上大声疾呼,法国公立大学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摆脱目前存在的困境。
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与英美国家不同,除技术性院校以外,法国大学分为公立大学和“大学校”。后者通过法国高中会考(BAC)以外的自主考试招生,甄选严格,竞争激烈,教学质量高,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更好,相当于法国的精英大学,而公立大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近年趋于下降。佩克雷斯说,在最近一次由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发表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法国公立大学暗淡无光,全法排名最高的大学仅名列世界第39位。虽然此类大学排名有一定局限性,但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法国大学存在不少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将率先开始了公立大学改革,该市3所大学被合并成该市唯一一所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但由于多方面的限制,法国大学合并进行得较为缓慢。另据统计,法国的公立大学每年约有20%的应届毕业生拿不到文凭,如此高的淘汰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本月16日开始的法国高中会考(BAC)中,只有16%的学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公立大学。
摘编自《欧洲时报》2011-6-20
法国教育部拟修改教师评价制度
法国教师评价制度可追溯至1802年,当时在拿破仑一世的推动下成立“法国国家教育总督学处”,该处负责公立中小学教师评价事务,其评价项目包括教师的教学表现及教学内容等。
近期一家法国市调公司调查了3500名教师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39%的教师认为该评价制度不具全面性,40%的教师表示此评价方式,不足以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65%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应为评价项目之一,61%的教师表示学生的进步程度应列入教师评价指标。
为此,法国教育部长召集教师工会代表与教育界人士,以该调查结果为基础,商讨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与会者表示,现阶段法国教师评价项目太宽泛,无法反映教师在各方面的教学表现,那些国际上教育表现比较出色的国家,其教师评价项目并非仅注重教师教学表现及教学内容,而是聚焦于教师平时的教学热忱,例如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自我,或使用创新教学方式带来学生学习等评价项目。
摘编自《台湾教育部电子报》2011-6-23
俄罗斯:莫斯科小学实施新的教育标准
据俄罗斯基础教育网报道,莫斯科国家杜马教育和青年事务委员会代表维克托尔?克鲁格利亚科夫3月宣布,莫斯科有188所小学将率先实施新的学校教育标准。
会上克鲁格利亚科夫表示,从今年的9月1日开始,莫斯科的小学应该过渡到新的联邦国家教育标准上来。新的教育标准要求优先发展学校的基础设施,而且强调扩大学校发展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空间,力求探索和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增加多种扩充知识的方法。2010年小学的班级设施建设方案“电子网站”在莫斯科的180所学校推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去年10月份,项目学校都还没有获得必要的设备。为了保证新的教育标准顺利实施,所有的项目学校都将在2011年获得设备,同时还有一些新的学校加入。
为了使这些初等学校实行新的教育标准,莫斯科市政府在这方面的支出将达到4亿卢布。从今年9月份开始,莫斯科的所有小学都将正式实施新的教育标准。
摘编自《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
日本大学学费36年攀升14倍
在教育花费自我负担比例较高的日本,大学阶段的教育支出越来越成为家庭的一大经济负担。从大学学费的发展沿革看,其攀升端倪可见一斑。如果以1975年为基点,30年来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了约1倍,而私立大学的学费增长了约3倍,国立大学的学费更是增长了约14倍。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白皮书统计显示,在2009年度,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约为5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私立大学的学费约为8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9万元)。如果一家有两个孩子都上私立大学,其学费将花掉家庭所得的一半以上。不过,由于实行大学法人化,日本私立大学与国立大学之间的学费差距在逐年缩小,文科的学费差距收窄为1.2倍左右。
与日本一样,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是实行高学费的国家。但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学生享受到奖学金的比例大幅超过日本。由于奖学金制度不完善,而且学费不断攀升,日本家庭收入的差距导致了大学升学率的差距。大学能否向作为教育受益人的学生们提供与4年的学费和时间相称的教育?大学的使命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1-6-22
新加坡制定电子政府2015”总蓝图
近日,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财政部和新闻、通讯及艺术部联合制定的未来五年“电子政府2015”(eGov2015)总蓝图,宣布将通过三大策略,实现协作型政府,促成“整体政府”(whole-of-government)运作的转型。这三大策略是:利用新信息技术提供与民共创更高价值(co-creates with people)的平台;善用在民间日益扩大的网络社交媒体,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公共咨询活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新加坡政府将推出一些新计划和服务来推动这三大策略:
第一,启用data.gov.sg这个集合了50多个政府机构超过5000个“数据集”(dataset)的门户网站,提供一站式的数据目录,方便人们使用一些数据去进行研究或创造利民的应用程序。
第二,推出Mgov@SG门户网站,使40多个政府部门的手机专用服务全集中,包括为手机浏览器优化的网页;以手机简讯为基础而设计的服务及专为智能手机开发的应用程序等,方便人们得到所要的服务。
第三,招标建设OneInbox电子服务系统,为每个公民配一个电子邮箱,方便各部门发送电子信函,以取代纸张信件。这对经常出国或在国外工作的国人来说,能即时查阅信件和处理事务尤其方便。
第四,探讨建立一种联系民众新平台――“众包”(Crowdsourcing)。所谓“众包”就是互联网上一种相对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借助互联网的覆盖率,将指定任务分配出去,从而利用群体力量去集思广益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提出致胜解决方案者则可获取金钱、奖品或其他方式的肯定。这个方式用在改善社区设施或加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特别有发展空间。
第五,实施“云计算”策略,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去推动政府部门对云计算的使用,如此一来,各个政府部门就能根据本身的需求共用这些云计算资源,以实现“整体政府”运作,从而提高生产力。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11-6-21
专家视点
“高考状元热”在于背后的利益链作用
近千万考生正盯着即将公布的高考分数,还有一些人则盯着所谓的“高考状元”。虽然一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治理热炒“状元”,但这一顽疾却因去年清华北大招收“状元”数之争,再次高调复发。针对这一现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储朝晖指出:“状元”热潮不断的原因,在于背后的利益链依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清华北大争夺所谓的“高考状元”,说明这两所学校迷失了对学生判断的基本价值准则,较大程度偏向功利趋向;也说明在行政化的体制下,高校基本忽视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仅以与学生个性和成长需求关系不大的分数作为评价依据;更显示出专业的教育评价被边缘化,“见分不见人”现象普遍存在。
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只与这个学生相关,还是显示和评价其任课教师业绩的依据,是一个班级的荣誉,是一所学校的荣誉,是当地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政绩。他们又想用这些业绩、荣誉、政绩为诱饵,获取更多的名利,还有一些商家想从中揩点小利,一些人为了宣传自己而出资奖励,他们都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益处。
这条利益链的龙头,在清华、北大这样众多人都想挤进来的高校,它们在其中获得更多生源选择的空间和吸纳更多社会与行政资源的空间,他们想扮演的这个角色,正好成为这条利益链上人们的众望所归。他们若清醒意识到全局而不扮演这个角色,则会“树倒猢狲散”。与之相衔接的是各地众多的所谓重点和示范高中,他们也以此作为抬高自己身价、吸纳更多方面资源的手段。与学校形成镜像的是社会的权力差序格局,它是设置和维系重点学校的社会基础。
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从根本上是强化社会等级意识,期望做“人上人”而不愿作“人中人”,扩大学生、学校、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在这个过程中,得益的是上面提到的利益链上的少数人、少数学校,损失的是不在这条利益链上的多数人和多数学校,而且混乱了整个教育的基本价值准则。即便是利益链上人,如被炒的所谓“状元”,可能在短期获得一些好处,但由于失去自主性、强化了被动性、迷失适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向,他们多数在人生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中,往往是这一过程的受害者,而非真正的受益者。
上述判断的依据是,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所谓“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关键就在于他们在热捧、过度宣扬和褒奖中迷失了自我,不能自明,进入了一条世俗社会为他们设计的“被”通道。
被别人炒作的所谓“状元”,倒是应该首先保持足够的清醒。一方面,在每年近千万的考生中,在每个省数十万的考生中,分数在同一个水平上的人很多,某一个人多一两分,有较大的偶然性;另一方面,由于现有高中学校的条件差异较大,教师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如果从小学到高中连续累积起来计算,足以引起数十乃至数百分的差距。也就是说,分数考得最高的人,往往是在条件较好的高中学校里跟老师跟得最紧的学生,却未必是智力、自主性、兴趣最优的学生。分数只能是一次表现的显示,而智力、自主性和兴趣,却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持续发生作用的因素。所以,各方面都要理性看待分数,尤其是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真正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潜能、志向和发展方向。
彻底解决高考“状元”炒作问题,一方面要消除评价和高考招生录取单以分数为据的体制基础,建立多元评价录取的体制;另一方面要解决理念上的问题,每个人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学校,不要跟着感觉走去挤某一两所学校;另外,从长远看,要消除不平等的社会基础,使纵向权力结构的社会变得更加扁平,大家在立足点上平等,是不是“状元”意义就不太大了。
摘编自搜狐网站 2011-6-22
深度调查
调查显示: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象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57.5%的人感觉目前招聘中存在学历“查三代”现象。受访者中,92.3%的人受过大学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分会会长林新奇认为,学历“查三代”现象,体现出部分用人单位甚至整个社会,对本科教育更加重视,以及对扩招后的硕士、博士等教育培养质量存在担忧。另外,这表明不少人对目前高考公正性、选拔区分度的认可,他们认为经过高考区分出来的第一学历相对更公正客观。
为什么一些用人单位喜欢“查三代”学历?调查中,63.0%的人认为原因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买方市场下招聘方随心所欲;42.6%的人坦言,非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可能基本功不扎实;38.2%的人选择“高考更靠得住,硕士、博士的培养水分多”。更多受访者(70.6%)认为,学历“查三代”现象是“唯学历是用”的社会风气使然。
哪些单位在招聘中喜欢对应聘者学历“查三代”?调查中,64.3%的人首选“政府机关”,接下来是“国企”(63.3%)和“事业单位”(62.5%)其他还有:“高校”(37.4%)、“外企”(23.9%)、“私企”(14.3%)。7.8%的人表示“不清楚”。
对于部分单位招聘时查三代学历,调查中超半数受访者(52.3%)表示“反对”;但也有23.1%的人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24.7%的人觉得“不好说”。
调查中,74.9%的人认为学历“查三代”会加剧唯学历是用的社会风气;66.3%的人觉得这会造成新的就业歧视和不公平;64.5%的人认为,这会加剧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另有40.4%的人选择“弱化‘学习改变命运’的观念”。
摘编自新华网 2011-6-16
北京市小学一年级学生近四成视力不良
6月6日是全国第16个爱眼日。北京市卫生局近日公布,本市小学一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高达36.4%,接近四成,而高三毕业年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更是高达86.0%,接近九成。视力不良一直是北京市学生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介绍,近5年来,本市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有所放缓,由原来每年上升3个百分点,下降到了2010年的上升0.87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近视眼的患病率已由世界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日本。2010年北京市学生常见病终期考评结果显示,2009至2010学年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96%,比上个学年上升了0.87个百分点。其中,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5.7%,女生为64.6%;城区学生为64.9%,郊区学生为52.8%;视力不良检出率呈现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郊区的分布特点。但近年来郊区学生视力不良率增长迅速,增速明显高于城区。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1-6-3
责任编辑 邹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