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市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教研组走进平谷区东高村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4-27 来源: 特教中心 发布者:shiyanan
2025年4月22日,特教中心下设的北京市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教研组(以下简称“教研组”)走进平谷区东高村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教研活动,活动由特教中心主办,平谷区教委基础教育一科、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和平谷区东高村学校承办,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协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希洁、平谷区教委基教一科融合教育负责人高玉亭、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王彦、平谷区东高村学校书记张红梅,以及北京市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教研组兼职教研员、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融合教育学校主管领导和骨干教师150余人参加,教研组负责人、市特教中心王善峰博士主持活动。
教研活动现场
教研活动分为融合教育发展专题报告、研究课观摩、点评指导交流、教研专题深化四个部分。
在融合教育工作报告环节,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王彦、东高村学校党总支书记张红梅分别对平谷区和东高村学校融合教育工作作了报告分享。王彦以《完善保障,精准施策,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从完善融合教育保障体系、健全融合教育教研体系、专业引领融合教研路径、创新融合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平谷区融合教育工作作了全面介绍。张红梅以《扎根乡土育桃李,融合共进绽芳华》为题,从构建融合教育生态圈、编织多元支持网络、打造适性成长课堂、提供个性化支持等方面对学校融合教育工作进行了分享。两份报告全面、立体、深入地展现了平谷区推进融合教育的扎实工作和生动实践,带给参会人员丰富的启发。
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主任王彦作报告
东高村学校书记张红梅作报告
在研究课观摩环节,与会人员一同观摩了东高村学校语文教师袁海娥执教的融合教育课堂现场课和资源教师王爱秀执教的个训录像课,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说课。袁海娥老师执教的研究课是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基于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情分析,落实新课标要求,袁老师综合运用信息可视化处理、多感官学习支持、个性化支持等立体化教学策略,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帮扶式差异融合,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表现积极。王爱秀老师通过同题材阅读、补充背景信息、扫清字词认读障碍、视频资料增强感知、个性化评价与激励等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和情感鼓励,有力支持了其课堂集体学习的有效参与和良好表现。
袁海娥老师执教融合教育课堂语文课
资源教师王爱秀老师执教个训课
袁海娥老师说课
王爱秀老师说课
在点评交流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希洁博士、市特教中心王善峰博士分别做了点评。杨希洁副研究员高度评价了学校在市、区两级专业指导和支持下,深化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深度支持教师专业提升、个性化支持特需学生的扎实实践,对两位老师所执教的个训课、研究课给予积极肯定,对其中所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与个训课关系的有效处理、班级及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给予高度赞赏。王善峰博士对平谷区积极推动融合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教研及巡回指导等专业指导机制建设,以及学校融合教育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链接及整合资源服务融合教育等给予高度评价,对两节研究课所展现的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的诸多特点、需求挑战及经验启发等进行了点评分析。同时,两位专家也对研究课及个训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带给与会人员多方面启发和鼓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希洁副研究员点评指导
市特教中心王善峰博士点评指导
在专题研讨环节,教研组教研员、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王艳杰老师以《以国际视角,讲好中国融合教育故事》为题,分享了亲历四次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的经历与感受,重点对第三届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做了介绍分享,对所主持分论坛上的主题报告做了言简意赅的介绍,介绍了多地对融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带给大家很多启发;在总结中所分享的“情之所向,行之以往”,引发了教研组教研员的深深共鸣。另外,教研组还研讨了融合教育课堂评价表的修订与使用,深化了对融合教育课堂教学特点及其评价的认识。
教研组教研员、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王艳杰老师做学术会议分享
本次研修活动展现了融合教育在不同地域的实践特点,丰富了融合教育教学教研,教研员及教师们热情参与,专家高位引领与热切鼓励,更坚定了与会人员深入研究扎实推进融合教育的决心和信心,为提升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推动首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文:宋海利
图:东高村学校
<前一篇: 返回列表 <后一篇: 市级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教研组顺利举行感知觉教学第五次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