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历史教师团队参加中国教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 2025-10-21 21:18:44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郭井生发言_20251021201437.png

历史教研室主任郭井生老师进行主题发言

郭井生&丁丁合影_20251021201223.png

历史教研室郭井生与丁丁老师参会

大会现场_20251021201337.png 

年会现场

 

1017日至20日,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在河南商丘隆重举行。北京市教师团队在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室的带领下,深度参与了此次以探索数字赋能路径,促进历史教学发展为主题的学术盛会,并在多项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北京在AI赋能历史教学领域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 聆听前沿报告,把握学术脉搏

年会期间,北京市团队认真聆听了多位史学与教育领域顶尖专家的专题报告,汲取前沿理论。重点学习了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统编历史教材总主编徐蓝教授的学术分享。这些高水平的报告为北京团队深化对历史教学改革与数字赋能融合的理解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二、 参与分论坛发言,分享北京智慧

在年会的多个分论坛上,北京市历史教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在AI赋能历史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员论坛上,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室主任郭井生老师代表北京分享了“AI赋能中学历史教学的四种途径”——拓展资源、创设情境、精准评价、情感熏陶。他通过AI制作的视频展示了AI的工作原理,提出应建立人与AI协同工作的新样态。同时强调历史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思想的引导者和价值的塑造者,教师的基本功将升级为人类智慧+人工智能的人机协同教学智慧,最终目标是借助AI将历史课堂升级为充满探究、思辨和创造的智慧工场。

在青年教师论坛发言,北师大良乡附中郝录谣老师就“AI赋能中学历史教学作主题发言,展现了北京青年教师在数字化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与活力。

三、 进行课例展示,彰显实践成果

在本次年会的课例展示与评比环节,北京市选送的课例取得了优异成绩,并通过现场展示交流了先进经验。

北京市从各区遴选的10节参评课例中,有9节课例荣获现场示范课例奖,充分体现了北京历史教学在AI赋能这一领域的整体水平。

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郭照娜老师与朝阳区清华附中广华学校曾惠敏老师的获奖课例在大会现场进行了播放和说课,供全国教师观摩研讨。这两节课例是北京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

在高中第三分会场的课例展示中,郭井生作为评课嘉宾,在对展示教师的教学创新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AI赋能历史教学需要警惕的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避免技术喧宾夺主,确保教学本质;二是如何确保史学的严谨性,防止技术失真;三是如何避免学生对AI产生思维依赖,守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些见解为全国历史教师在数智时代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次年会,北京团队通过深入学习、主题发言和精彩展示,全面呈现了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在“AI+历史教育领域的领先探索与扎实实践,成功地将理论思考、实践成果与风险预警相结合,为推动全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了一份力量。

 

 

                                        图文提供:基教研中心历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