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系列研讨活动(二)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29:49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2021525日,根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组的统一部署,为探索高中新课程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路径,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大峪中学和北师大燕化附中共同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基于高中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系列研讨活动(二)在北京市大峪中学顺利举行。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北京市大峪中学付宏老师的现场课《促进深度学习的专题复习教学》,以“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例,通过比较熟悉的典型反应入手,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分析,建立多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思维模型;运用该思维模型,从多个角度认识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并对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碳酸氢钠自主设计实验装置,感受运用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价值。本节课重点关注学生的与“学”,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梳理与重整,探索形成化学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究课结束后,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讲话。曹校长认为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领悟、创新能力。本次活动是一次“里应外合、打开山口”的教学实践行动,为山谷学校建立起学术和教研的信息高速公路,为郊区学校带来源源不断的教育能量。

1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jpg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是五位教师的说课,课题内容涵盖初三到高三各个学段,每一节说课都体现了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精彩的教学过程。

大峪中学邓晶晶老师的《寻找尾气处理的方法》课例,采用主题式复习,落实基础知识,学生参与度高,注重“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分析氯气的性质,诊断学生认识物质的水平;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通过对氯气尾气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生感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体会化学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峪中学李丽琴老师的《再识乙醇》说课,以乙醇汽油、饮用酒、医用酒精等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通过任务驱动实现基于乙醇的具体性质等宏观现象的认识角度转化为基于乙醇分子化学键特点等微观结构的认识角度,培养学生“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的学科核心素养。

 2大峪中学李丽琴.jpg

 

大峪中学魏春霞老师的《金属性质复习》说课,利用典型反应和异常现象对金属的性质进行复习。本节课将金属、质量守恒、化合价、实验等多个知识模块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系统,有助于高效复习,使学生体会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一般方法。

大峪中学刘倩老师的《再探硫酸、硝酸的氧化性》说课,从结构层面再认识硫酸、硝酸中的氧化性微粒,对复杂体系中的反应进行分析。设置开放性问题,多角度认识硝酸的还原反应,引导学生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主要产物;对不同金属与硫酸、硝酸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感受化学反应中的对立与统一,对复杂体系反应的分析需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性与复杂性,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北师大燕化附中赵丽老师的《共价键》说课,通过分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通过研究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建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共同研讨—类比模仿自主研究”的学习过程。

3北师大燕化附中赵丽.png 

 

在现场课和说课结束后,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室教研员、课题负责人李伏刚老师就学生素养的发展、课堂结构的设计以及课题的深入研究做出点评。这次研讨活动是将初高中化学建立联系的系列课程活动,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将化学核心观念在初中渗透、高一强化、高二运用、高三自主生成,并且使学生能够迁移已有的思维与方法来解决未知问题。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在于知识的传递、方法的落实、思维角度的多样化,而教师的素材选择和课堂结构设计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活动,引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课堂学术氛围,关注学生获得、思维发展,进行更深入的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3李伏刚.png 

本次活动圆满完成,每一位做课教师都受益良多,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明确了专业研究方向。

4大合影.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