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合教研网举办2025年北京科学教育与STEM教研中美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5-07-15 来源: 基建行政处 发布者:wangkai

0711,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合教研网举办2025年北京科学教育与 STEM 教研中美研讨会.png
 与会人员合影
 

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教育布局和改革试点紧密对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以及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等文件要求,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搭建国际科学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联合教研网7月11日举办了“2025 年北京科学教育与 STEM 教研中美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杨德军筹划组织。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凯、张毅,美国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协会 AAQEP 联合创始人Sungti Hsu常青藤教育协会 IEEA 联合创始人大中华区总裁Emily Hu以及5位美国年度教师,教研网总编吴新杰、副总编李勇,北京市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相关负责人等百余位科学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学教育、STEM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及AI赋能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经验,共同探讨科学教育合作、创新与发展的路径。

上午主论坛由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范佳午主持。开幕式环节,王凯与Sungti Hsu分别发表了重要致辞,介绍了各自在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方向。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罗海风阐述了北京市推进科学教育的思路Sungti Hsu分享了美国科学和STEM教育的实践,为参会者带来国际化的视野与启发。案例分享环节,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郭鸿分享了“素养立场、实践场域、多元协同”的东城区科学教育整体推进模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郭嘉介绍了“家校社企、全域协同”的经开区科学教育实践模式。

下午分为“非正式学习空间中的科学学习与STEM教育”“STEM教育与拔尖创新才培养”“学校科学教育:普惠与赋能”三个平行论坛。分别从空间多样性(学校和校外场域)和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普惠与拔尖)等维度,分享了来自北京与美国两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案例,为会议增添了丰富的学术和实践内容。在总结交流会上,张毅代表中方总结发言,北京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协同和实践导向,发挥市区校三级力量,积极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本次研讨会推动了北京和美国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开展深度交流和研讨,为未来的科学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