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发布时间: 2008-12-17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xuxiang

  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确保“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和我省共际,制定河北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十五”期间河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成绩
  (一)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 .7%和98. 4%,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28%和2.41%;基本普及了学前两年教育和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重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坚持“两基”复查制度,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全省义务教育不断向高标准、高质量迈进。
  (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快速推进。坚持内涵和外延协调发展,不断加强示范性高中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40.39%提高到53.5%,在学总规模由154.9万人增加到230 .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由70万人增知到139.1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由84.9万人增加到91. 6万人。
  (三)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方高校在学研究生由3520人增加到15623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25.26万人增加到74.98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由15.47万人增加到19.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2.1%加提高到21%,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河北工业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河北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学科发展到4个,省级重点学科由50个滚动发展至9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2个增加到18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6卜,博士点由25个增加到107个;硕士授权单位由12个增加到I 6个,硕士点由1 63个增加到641个。高校科研实力进一步加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四)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五年来,全省地方高校共培养研究生8488人,本专科毕业生51.2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46.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98万人。平均每十万人口高中阶段在校生由2345人增加到3394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3 82人增加到1101人。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 04年提高到8.44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普通话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五)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培养制度由学科型向专业化转变。全省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从62.9l%提高到81.98%。小学教师专科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由22.22%和8.92%提高到65.8%和38.8%。地方普通高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由22.93%提高到33.86%,有3位教师入选两院院士,4位教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六)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认妻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堂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七)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92.96万人,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县级致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分级管理、政府统筹、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地方高等教育省市两级办学、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地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逐步改革和规范公办学校收费制度,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了“一费制”,普通高中收费执行“三限”政策,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收费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保证和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省教育系统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个教育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31个,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九)依法治教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不断加大教育立法、普法和执法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教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教育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教育系统依法治教意识明显增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二、“十一五”期间河北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l.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2004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省委召开了六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人才、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和“科教兴冀”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和重视教育,教育发展具备了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教育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教育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318.33亿元,比2000年增长112.26%,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1%提高到2.07%。备缎各娄学校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基本保证了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相适应。“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将保持11%左右的年均增长幅度,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将有较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丰厚。
  3.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河北”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迫切需要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4.人口结构变化有利于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未来五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和在校生规模稳中有降,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逐年下降,虽然毛入学率大幅度提高,但教育总规模不会有明显增长;高等教育规模虽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放缓。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增长的压力明显减轻,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教育事业的发晨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发展仍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较大。
  2.素质教育尚未得到真正落实,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
  3.农村义务教育仍比较薄弱,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不够紧密,实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特色有待增强。
  4.教师队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5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6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