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北京教育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17-01-06 来源: 《现代教育报》 发布者:xuxiang

 

    1

  1月,北京各区两会率先召开,两会代表热议教育,话题抢眼,看点颇多。其中不乏优秀的教育好声音如建好数字学校应对停课不停学、优化医疗教育资源为二孩做好准备、探索集团内部师资一体化、加强场馆课程研究让学生更受益等等。

  2

  2月,教育供给侧成为首都教育圈的热门词汇,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李奕对此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提出,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问题,最终是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3

  32425日,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大兴区、怀柔区等5个区进行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核查,评估工作组专家以及全国各省市教育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近100位负责人参加实地核查和观摩活动。

  4

  41日,《北京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6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根据意见,2016年北京市中考命题考核范围会更加宽泛,注重考察能力;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比例提高到50%左右;增加人才成长通道;并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5

  516日,北京市启动2016年公开招聘乡村教师工作,招聘范围包括怀柔、密云、延庆等9个远郊区以及朝阳、海淀、丰台3个城区的乡村中小学。年初,北京市在《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本市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6

  67日,北京市6万名考生走进全市17个考区、96个考点参加2016年高考。阅读量增加、重视传统文化、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考生的母语素养……这些成为2016年高考的新亮点,也成为未来高考和中小学教改的风向标。

  7—8

  近几年来,北京市教委推出了一系列硬举措,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北京教育新地图2016年以来,北京市继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都使得北京教育新地图再添新变化:一批新建校投入使用、高参小覆盖16个区……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9

  9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10

  10月,《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出台。规划中指出,北京市将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积极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统筹分配办法,推动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基本均等。

  11

  市教委下发《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并于11月开始实施。根据要求,本市七、八年级学生每学期应参加5次开放性科学活动,按任务单要求完成1次活动计1分,两学年累计应参加20次活动,满分为20分。

  12

北京市多举措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一大批传统文化特色校涌现,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有满满获得感。早在9月,北京市就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校建设,强化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