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扩量 提质 增效 搞活 打造温州职业教育新高地

发布时间: 2016-04-15 来源: 《温州日报》 发布者:xuxiang

 

编者按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工匠精神”一词备受关注,也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有人说,蕴含着“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便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多数德国学生在学校里就养成严谨、负责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为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奠定了良好基石。

我们的职业教育也应如此。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市职教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徐立毅强调,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把创业教育作为温州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和鲜明特色,按照扩量、提质、增效、搞活的要求,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彰显特色,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温州职业教育升级版

站在十二五打造的温州职教高起点上,未来五年,我市职业教育升级版将如何规划?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描绘的前景是:建成具有温州大都市区特色和省内领先水平,产教深度融合,中职和高职贯通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沟通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人民满意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报今起特推新职教,以持续关注温州职业教育的走向。
   
着力扩量

提升人才结构

规划摘录

要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一手抓增量建设、一手抓存量调整,统筹布局职业院校建设,集中资源力量推进一批职业院校建设,以普职融通来推动一批综合高中建设,形成新的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以职业教育扩量促进人才结构提升。
   
亮点
   
遥望温州城市以东,滨海新区正在崛起一座温州职教新城,接轨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总投资21.9亿元的滨海职教中心、占地123.3亩的温州护士学校、占地1000亩的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即将投用。而在前年, 洞头职教中心、乐清职专、永嘉二职、泰顺职教中心等学校新校区陆续建成投用,温州职校结构和学生规模正井然有序地发生改变。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约6万多人,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职在校生达到12.5万人左右,即在十三五期间,中职在校生规模翻一番。
   
这也对职校、非全日制成人高中等方面设立了更高的标靶。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规模为学历教育的1.2倍以上;各级各类非全日制成人高中学历教育每年不少于5000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达200万人次……这一系列扩量目标的提出,也让合理布局校园结构成为一个重要着手点,立足于高格局,绘制温州职教发展的崭新蓝图。
   
点评
   
薛昭(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处处长):全市将在合理职校布局上发力,需建成省等级职校40所左右。每所中职学校占地面积一般达100亩以上,校均规模达3000人以上,各县(市、区)建成12所骨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只有通过学校迁建、改建、扩建和普高改制等工作,才能合理容纳12.5万人次的中职在校生,满足今后的就学需求。
   
注重提质
   
打响院校品牌
   
规划摘录

   
要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突出抓好师资队伍特别是校长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创业精神,狠抓人才培养质量,打响职业院校品牌,切实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亮点

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与技术技能的提高,是各职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表现,也成为打开新局面的一把金钥匙。职校又是如何在这方面发力,为学生创造平台的呢?

今年开展的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中,我市共有148名学生选手参加39个赛项,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9个。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数字媒体专业2013级的学生陈学新,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多次参加技术技能竞赛。在这次省级大赛中,陈学新拿下了一等奖,目前正在备战国赛。谈起获奖原因,陈学新特别感谢了老师:比赛前的5个多月里,老师带着我每天训练,提供很多学习机会和挑战平台,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年,他还和几个同学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提供制作视频的服务。
   
相比陈学新的技能控,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三位创客,则因为创业成功而成为校园名人。
    2010
级学生刘铁铭、沈克强和张孝渊在20144月,第一次走上了创业道路,做起了公众平台推广。在没有资金资助的背景下,三个年轻人通过2个月的努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母校灌输的敢于创业创新精神,让他们渡过了公司转型艰难期,如今在上海建立了本部。沈克强说:我们不是基于一个行业创业,而是想去创造一个行业。
   
点评

徐建荣(乐清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在学校层面,会尽量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针对学生建立创业创新工作室、创想工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开发热情。

增强实效

创办人才基地

规划摘录

要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实效,把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新要求相结合、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任务相结合、与机器换人的新趋势相结合、与企业转型的新动向相结合,真正把职业教育校院办成现代企业的人才基地。

 亮点

在温州汽修界,港华连锁可谓大名鼎鼎。2009年以来,得益于与我市一批中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这家企业从最初的路边摊成长为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连锁。
   
是什么让港华插上腾飞的翅膀?其打造货车维修技术黄埔军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便是秘诀。4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高翔工业区港华总部,无论在仓库、实训室还是汽修车间,都见到了不少中职生的身影。
 
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来自港华订单班,由港华与瓯海职专、温职专联合培养,有些目前在顶岗实习,有些毕业后留下来服务企业,这当中有不少人已成为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港华就与瓯海职专开展校企合作,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实训场地。

2013年,又联合温职专培养贵州毕节40多位汽修专业学生。20149月,港华牵手温职专汽修学部开办的双主体港华班开始招生,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探索与实践随之开启。

温职专2015届学生金小棚是双主体港华班一员。他说,在班里自己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既有学校老师传授理论知识,又有企业师傅手把手传授技能。
   
每周四下午,企业高管都会来学校给我们上企业文化、管理类课程,这半个学期我被安排到港华实习,跟师傅学货车维修技术、仓库管理等。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会按照我们的表现打分,作为毕业依据。
   
在他看来,双主体港华班这种毕业即就业,到岗即顶岗,用啥则学啥,谁用则谁评的方式,能让他真正掌握本领,学到许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点评
   
郑德锋(港华汽修连锁董事长):港华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与中、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公司现在500多名员工里,有40%是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尤其是近几年瓯海职专、温职专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订单班,给我们输送了大批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突破了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参与学校招生、课程设置,将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汽修技能、激励机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让他们一毕业就能上岗。

搞活机制
迈上教育新台阶

规划摘录
 
要激活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发挥温州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优势,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机制市场化,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机制,推动温州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亮点
   
去年8月,永嘉县人民政府与上海翔宇实业投资集团签订了浙江电大永嘉学院合作办学协议,永嘉电大从公办学校转为民办身份,并托管永嘉二职。引进民间资本参与职业学校的举办,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盘活资源,有利于调动人员积极性,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永嘉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谈及改制的意义,浙江电大永嘉学院常务副院长吕正军如是评价。
   
半年多过去了,创新办学模式后的永嘉二职现状如何?吕正军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在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具体而言,就是设置与永嘉支柱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门类,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加盟,调整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选修课比例,加强师资培训等方式,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早日走上社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永嘉县泵阀、服装、纽扣拉链、教玩具等四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每年人才供需缺口达1.2万人。包括电大托管的永嘉二职在内,永嘉县共有三所中职学校,在校生仅7500人。这批学生多来自山区贫困家庭,一个孩子就业就意味着全家脱贫。
   
永嘉二职只是民办职业教育创新变革的缩影。温州作为我省承担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两个城市之一,近年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办学,在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基础上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2年,瓯海职业中专联合温州周师傅瓯菜馆打造烹饪专业,培养瓯菜传人;温州四星级以上酒店的行政总厨,大部分都是华侨职业中专的毕业生。
成功的经验也吸引了温州亚龙集团、王朝大酒店在内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我市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并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点评

薛昭(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我们鼓励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通过土地、校舍、设备等要素低租金或零租金的方式将公办职业院校的某些专业或系部交由行业、企业举办,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建公共实训基地,支持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院校相互委托管理,这有助于破解过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达不到生产实践需求的尴尬境地,实现学校办学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校长谈规划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不应是教育部门自娱自乐

黄威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里提出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里,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职业教育。十三五期间,是职业教育站在新起点、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有待突破的难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口号,以前喊了很多年了,虽然也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传统教育惯性巨大,应试教育阴霾难去,导致大家认为我们中职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欠优就没有出息,将知识水平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基本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可能成就一批考试高手的同时,牺牲了另外一大批充满潜力和灵性的人力资源。

我认为,人们的观念需要改变,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当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倾向工具主义的职业教育既培养不出健全的人,也必将缺乏吸引力。因此,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将在办学理念、机制、形式的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职普互通机制的建立等层面有着很大的突破空间。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能只是教育部门内部的自娱自乐,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与统筹,需要来自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共同作用,必须妥善地解决好来自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行业、受教育者等多方位的复杂诉求。

目前当务之急是理清政府、社会、学校的权利义务的边界,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限,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就其位。政府主要的任务是保障资源供给,建立完善机制、制度和政策,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实践,让学校自主办学,激发学校活力,合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我校肩负引领温州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传承温州人精神,珍惜目前国家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战略带来的新机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入职教改革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继续完善具有温州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更有优势、升学更有希望、创业更有基础、发展更有空间,点亮职业教育的温州梦。(温职专黄威)

职教要转型为高铁必须形成自己的动车组

单克胜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校长

去年底,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站在十二五温州职教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规划十三五温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路线图和创新点,显然,这是温州职教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温州职业教育升级版的总目标指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这个体系加快发展有何关联呢?以前有这样一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曾被当做真理。自从有了高铁动车,这话就不合时宜了。高铁动车之所以时速可达300多公里,靠的是动车组的作用。所谓动车组,就是每节车厢都有驱动机构,共同发力推动火车快速前行,这和传统火车仅靠机头牵引行进是最大的区别。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然而,职业教育这列老式火车要转型为高铁动车,那就必须形成动车组。这不仅需要政府(包括教育部门、学校)这个火车头发力,而且一节节车厢都要发力,比如产教合力,普职通力,中高职协力,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助力,只有这样,中国的职业教育才能换挡提速驶上快速道

十二五,瓯海职业中专相继完成了集团办学、专业调整、基地创建、德育创新、国家示范校评估等五大现代化建设工程,办学实力、品牌地位、社会影响都有了质的飞跃,瓯职模式在全国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十三五期间,面对温州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机遇,如何发挥国家示范校应有的引领辐射作用,当好排头兵和领跑者,这是瓯海职业中专后示范的新命题。

面对现代职业教育换挡提速、温州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召唤,瓯海职业中专又迎来发展新机遇。今年,瓯海职业中专的工作重点是六个重大突破:一是课程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验示范全省;二是科研强校取得重大突破,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产教融合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学徒制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四是三名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学校申报浙江省首批名校,多个专业获评省级名专业,一批教师走在名师成长的路上;五是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今年高一招收2个面向本科大学输送生源的实验班,其中一个班级为与高校联合举办中韩合作项目,学生可升入韩国知名高校就读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六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占领创新创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