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校转民办或成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 2016-04-08 来源: 《京华时报》 发布者:xuxiang

 

【适宜人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高中市场,家长究竟该如何选择?公立国际班与私立学校到底哪个好?

【家长案例】面临中考,初三学生戴祥(化名)的父母十分发愁。一是孩子成绩并不拔尖,另外,父母虽然有心让儿子出国,但又担心孩子太小到了国外无法适应。经过几番比较和咨询,父母决定把孩子送到国际高中进行国内留学。然而面对市面上诸多国际学校,戴祥的父母又犯愁了。究竟应该选择公立的还是私立的?
   
【专家诊断】不能断言公立校国际班和私立国际学校谁优谁劣,家长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特色、体系以及未来留学国家和方向等问题综合评估确定。
   
背景国内留学受到家长热捧
   
随着出国留学人员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家长希望学生能尽早接受优质国际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同时,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在低年级出国留学,学生将面临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因此近几年,国内留学也逐渐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捧,国际班和国际学校发展迅速,公立校高中国际班及私立国际学校数量及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国内留学成为热门。家长已能够在国际留学国内留学之间做出理性选择。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伴随着学生家长对国内留学的日益关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公立高中国际班,录取分数线不断攀升。据统计资料显示,在9所北京市高中国际班录取中,分数线从2013年到2015年每年都在上涨。2015年部分学校的国际班或国际部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该校普通班的中考录取分。比如首都师范大学附中国际班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班的录取分数线高1分,十一学校甚至高出普通班录取分数线5分。

专家支招  

公立校并非一定比私立强  

据去年底发布的《2015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目前市场上的私立国际学校一般有几种,一类是外籍国际学校,主要是为了解决外籍工作人员的就学问题设立的,只招收外籍人士子女。目前,中国的外籍国际学校有116所。第二类是民办国际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招收中国学生,目前,中国的民办国际学校有256所。另外一类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继专门的私立国际学校后,许多公立高中也渐渐涉足此领域,开设了国际班或国际部,比如人大附中的中美国际高中合作项目、清华附中的国际部等。现在中国国内有225个公立国际班,在北京共有24个项目,它们一般是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

北京四中国际部校长石国鹏认为,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实际上私立学校中的国际化教育做得要比公立学校好,也做得早。因为公立学校主要完成国家课程,国际化的东西并不成体系,公立学校办国际课程班也就是五六年的历史,大多数顶级公立名校办这种国际课程班都不超过10年,都是很短的。
   
所以在公立校和私立校的选择上,我觉得家长需要扭转那种就是公立一定比私立强的观念。现在应该说是私立校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的510年私立校将会有很好的发展。石国鹏说。
   
根据课程项目和特色择校
   
北京三十五中国际部主管校长王红军觉得,读公办还是民办不是问题,家长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哪个学校的课程项目和特色及出国留学的国家方向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比如有的私立国际高中引导的主要是A-level课程和IB课程,有的开发了融合课程。有的公立高中国际部引进的是迎合美国大学招生要求的APA-level课程,还有的需要学习国内一些普通高中的骨干课程。总的来说,每个学校都不一样,由此也可作为家长的选择标准。
   
君诚国际双语学校高中部校长周丹也认为,不能笼统地说公办的国际班就好,或者民办学校私立的国际学校就不好。家长选择的出发点可能就是这个学校本身的办学理念,看看它是不是对孩子进行综合培养,或者为他规划怎么样的学习生涯道路。
   
比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一些名校的国际班,他们本身会有一个好的传统,而且它终端课程的老师都非常优秀。另一方面,它的基础教育可能会更扎实,学生的中文底子可能会更好,大家明显可以感受到公办学校的严谨。那么相对的,在公办校里,学生压力会比较大,整个的国际氛围肯定就不如这种纯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包括硬件设施、课外活动、国际交流等,后者肯定相对来说更完善一些。其实两种选择各有利弊,就看家长们看重哪些方面。周丹说。
   
专家分析
   
公办校国际班转型民办系趋势
   
北京四中日前发布国际校区2016年招生简章。简章中明确,北京四中国际班正式剥离,将迁入位于昌平的新建民办校——佳莲学校。这意味着,今后,北京四中的国际课程项目将改为民办性质。这同时也意味着,北京四中成为第一个被证实国际班转民办的重点校。
   
除此之外,北师大二附中选择保留本部的国际班,并与私立汇才学校合作,在小汤山新设立汇才国际教学校区,主要面向非京籍招收180名学生。十一学校将在亦庄建立国际部分校,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开始接受其他公立高中国际部的学生。这些都在释放着公转私的信号。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石国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个正式宣布体制转移的学校,公转私这个过程大概要用四五年的时间,四中实际上是承担了这样一个探索的任务,目前四中国际校区和佳莲学校两个牌子属于并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一些公办学校国际班审批监管不严、收费不透明尤其是其挤占公共教育资源的声音此起彼伏,因此也受到了家长和业内人士的诟病。此次四中国际班的转型,有专家认为,这是紧随形势的有利探索,同时释放出了北京公办校国际班从公办体制剥离的信号。
   
对于这一分析,不少学校表示了认同。王红军认为,公办学校国际班慢慢地转为私立,这可能会是一部分学校的未来走向。因为从政府层面来说,现在更加倡导教育的公平,这就希望城里的这些非常紧缺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更多地让广大的老百姓去受益,去共享。
   
民办校必须形成好口碑和品质
   
石国鹏直言,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本身承担的任务不同。公办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国民教育的基本需求,首先是小学、初中义务教育,然后是高中的公办教育,而私立学校主要是支撑一种定制化的教育。未来私立在这个方面上应该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的,但是私立之间的竞争将必然存在,这就得看各个学校自己主攻哪个领域和发展方向。
   
北京力迈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学言也表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使命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普惠性教育,一个是满足个体化需求,国家肯定在这方面要有所区别,北京四中先走出来了,但它不会是唯一一家公办转民办,但是不是都出来,这不好说。
    周丹表示,国际班转型民办,这对民办学校是有好处的。以前大家普遍认为,好的公办学校肯定是比民办学校要强得多,因为国家对公办教育的资源、投入、口碑、影响力,处于一种非常优势的地位。但公办学校一旦剥离,或者慢慢地缩减的话,那么民办会起来。
   
打个比方,公办学校总体的量一定,这个池子缩小了,那势必另外一个盘子里面的量会增加。但它也会涉及到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之间的竞争,虽然学校的量增加了,需求增加了,但是要求也在提高。所以民办校必须做得好,也必须形成好的口碑,有好的质量。只有做出高品质、有好的出口这样的民办学校最终才能从中间获益。如果一味迎合市场需求,我认为它仍然是没有增长力,没有希望,依然会很被动。周丹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