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年报透露出什么

发布时间: 2015-09-09 来源: 《浙江教育报》 发布者:xuxiang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2014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以《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所列的12项国际化指标为依据,对全省普通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和单项水平进行了排序。年报透露出哪些信息?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外事处相关负责人。

留学生总数名列全国第五

年报显示,2014年我省高校招收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达23817人,名列全国第五,与上年相比增长13.5%。其中,学历留学生达9351人,比上年增长25.5%

“与前几年相比,我省外国留学生增量在放缓,但留学生整体比例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说,2008年奥运会之后,我省留学生每年以20%左右的量在增加,留学生总人数排名从十几位跃进前五。伴随着我省高校国际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喜欢到浙江高校长期深造,呈现学历生增多,短期留学生、语言类留学生人数减少的趋势。对留学生的录取,高校也从最早的“无门槛”到现在要求高中成绩、语言成绩等,生源整体质量不断优化。

来中国的留学生都喜欢什么?据了解,外国留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分别是专业临床医学、工商管理、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目前,我省高校的留学生生源地涉及171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5大生源国为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英国。

57所高校开设全外语课程

留学生总数不断增加,也倒逼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教学。

2014年,全省有61所高校聘用了各类外国文教专家1514人,增长幅度为18.4%,占全省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3.2%。全省高校教师出国进修、访学3个月以上者1270人,比上年增长35.8%。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出国进修、访学3个月以上经历的比例达17.9%57所高校至少开设了1门全外语课程,有58所高校至少开设了1门双语课程。

为了满足留学生教育需求,浙江科技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目前学校全外语课程169门,双语课程45门,占全部开设课程的10.42%。伴随着国际化课程的开设,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齐头并进,促进学校国际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是高校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2014年,全省高校共有7所经批准设立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上年的3所翻了一倍多;共有43所高校(上年33所)经批准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不仅引进来,还要走出国门,伴随着浙江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境外合作办学将成为我省国际化的一个趋势。”舒培冬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与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合作在新加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复,成为我省高校首个境外合作办学项目。 

此外,我省高校科研水平也在不断增强。2014年,新增国际合作科研平台40个,呈稳步增长态势。全省高校新增国际合作协议592项,比上年增长17.9%。各高校的国外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有31所高校的国际合作拓展到10个以上国家。

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公布

为了体现不同层次高校办学的基础和特点,此次参与调查的78所高校,按硕博授权高校、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3类,对国际化总体水平进行分别排序。

结果显示,硕博授权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的依次为浙江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其他本科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的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树人学院、嘉兴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丽水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

而省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的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根据年报,外国留学生百分比、全外语和双语授课课程比例、国际合作科研平台、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共建孔子学院数、外派交换生和交流生百分比等6项指标推进情况较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略有进展,其余指标离2015年规划目标尚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