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改革第一年——不笔试,如何选择优质生源?

发布时间: 2015-05-14 来源: 《四川日报》 发布者:xuxiang

“民办学校由各校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方式,但不得以考试或委托其他机构考试或变相考试形式进行选拔招生。”今年是成都市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方式改革的第一年,4月政策公布后,如何通过不考试完成优质生源的选拔,成为学生、家长和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513日,成都10余所民办学校举行外地生测试,选拔方式不再局限:有的学校以“面谈”为主要测试项目,有的以课堂体验、问卷调查等模式考核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基本功底,部分学校还进行了体能测试。

面谈测试 情商智商全覆盖

“张校长,您好,我是初一三班的学生,我们在51日下午4举行班会课,主题是‘中学生怎么使用电脑’,想邀请您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51日下午,在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教室里,一名考生抽到“邀请校长参加班级的主题班会”测试题目后,开始认真回答问题。

今年该校的考核分为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两部分,其中人文素养分为自我介绍、作业试卷、能力考核和习惯品行等4个部分,学科素养分为作业试卷、能力考核、习惯品行等3个部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自我介绍完后,从事先设置的几百个问题中抽取一题回答,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测试。设置的题目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也有生活中的语言表述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情商。例如,渐渐长大的你,面对很多事情总想着自己尝试,但爷爷奶奶总是喜欢帮你做事,“一次,爷爷照常把盛好的饭端到你面前,你该怎么说?”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测试则分为四步:无领导小组讨论,语文能力和数学能力测试,一对一面试,英语能力测试。走下测试现场,不少考生表示题目太灵活了,特别是一对一面试环节,很有难度。学生们抽取的小纸条上有3个题目,内容包罗万象。“有些同学回答不出来,三个题目只回答了一个。”一名学生说。“其实只要问题和考核方式设置合理,面谈是比‘一张卷’更科学的方式。”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表示。

考“智商”,考“情商”,体能也不落下。

记者走访学校发现,部分学校除面试之外还加入了体能测试。西川中学考核的第一项就是体能。记者在现场看到,30名考生组成的评价小组由老师带领进入操场,列队、慢跑、做操、俯卧撑、跳跃……进行了15分钟的趣味体育活动。“趣味体育活动,着重评价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等。”谈到体能测试的目的,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课堂体验 新科技新规则齐上阵

除了面谈测试,不少学校选择了课堂体验、问卷调查等全新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有些题还是有些难,特别是数学逻辑思维类的题目。”51日中午12过,一名来自南充的考生刚刚参加完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与课堂体验”测试,走出校门对记者说道。

考生介绍,进入评价室后,在携带的平板电脑上连上wifi,进入要求的网站,可以看到该网站上有语文、数学、英语的题目,全部为选择题。“还是第一次在平板上面回答题目,都不用动笔。数学有点难,共24道题目,涉及图形、类比、行程、追赶等多项内容。”一名来自达州的考生说。

西川中学的课堂体验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30分钟时间内,学生通过问答的形式,回答人文素养和数学学科素养类的问题。据考生介绍,题目涉及面很广,包括了解世界读书日、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等。“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深入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等素养。”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而在成都外国语学校,“视频问答”与“限时答题”成为课堂体验的主角,类似于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现场。学生观看视频中播放的题目,知道答案便可起立抢答,每个人只有一次答题机会。“就像站在‘一站到底’电视节目的现场,只要抢答对了就能得到分数。”一位学生说。“有的题目比较难,整个考室42个人都没有人敢起来抢答。”一位考生说。

形式更丰富,问题有特色,有教育界人士评价:作为改革实践元年,部分学校迈出了第一步,希望到2017年能完全执行教育部对民办学校录取方式的变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