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平教育从幼教开始

发布时间: 2014-11-18 来源: 《四川在线》 发布者:xuxiang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对那些条件恶劣地区的幼儿,政府要考虑这些地区孩子的普惠性。抓大的“75%”毛入学率,不要放掉小的“25%”的毛辍学率。不要因一个“25%”的毛辍学率而“边缘化”了一些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权力。

昨天,教育部网站消息,经国务院同意,决定2014年—2016年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75%左右。2015年前要完成对幼儿园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1116《京华时报》)

前阶段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使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7.5%。未来三年,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提高到75%左右。这样的气魄,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的政策值得点赞,但还应重视那些不能如愿进公立幼儿园学习的25%的学生。换言之,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国家普惠性政策落实到更边远的贫困地区,要创造条件使这一部分地区的孩子享受到公共教育的阳光。

新阶段以区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公办园的布局,将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2015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这一决策的确能缓解不少“入园难”问题,但那些没有配公立幼儿园的地区,他们的教育等不起,也要创造条件落实入园难问题。

从“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这句话可以看出,对那些25%的幼儿入学问题寄托在“普惠性民办园”上。应该说,这也不失为一条好路子,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兼顾到更多的社会力量办学。但要执行起来,仍有许多现实瓶颈问题要落实。

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是独立办学,正因为这个性质也就造成了以营利为目的,师资参差不齐,卫生安全状况差,互相恶意抢占生源等不良现象。要让这些民办幼儿园实现部分或全部“民转公”恐怕有许多难点,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仍会造成高价入学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处理好政府购买民办教育服务的问题。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这些途径需要切实落实到位,更要优化的改革。对那些全部“民转公”的幼儿园,要完成教育资源权属问题,人员转正的身份问题。此外,也可考虑那些农村偏僻特困地区的居户,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以移民方式迁进相对集中的城镇居住。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对那些条件恶劣地区的幼儿,政府要考虑这些地区孩子的普惠性。抓大的“75%”毛入学率,不要放掉小的“25%”的毛辍学率。不要因一个“25%”的毛辍学率而“边缘化”了一些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