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推动民办教育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 2014-09-3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发布者:xuxiang
近年来,青岛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并重,锐意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步伐。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达1550所,在校生31万人,教职工3.18万人,学校资产总值达82.5亿元。民办教育已成为青岛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青岛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青岛市民办学校设置规定》、《青岛市社会力量举办非学历教育学校规范化标准》、《关于进一步明确青岛市民办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民办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今年5月,又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公共政策体系,推动全市民办教育跨越式发展。 青岛将民办教育发展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积极鼓励和扶持高水平民办学校发展。对此,年轻的金华颇有体会,他创办的青岛韦博英语学校,得益于全市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7年来已发展了5所分校,累计为全市近万名市民提供了优质的英语教学服务。青岛格兰德小学、青岛格兰德中学的校长倪贯翔也深有感触,创立于2002年的格兰德,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此外,青岛还着力于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支持民办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加强专业建设,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实现高水平发展。青岛滨海学院构建起服务蓝色经济的优势专业群,拥有省级特色专业3门,省、市精品课程14门,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并被评为全国十大影响力民办品牌大学。
青岛将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确定由开发区、平度等区市围绕健全民办学校财务、资产监管体系和探索公办、民办学校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等五方面内容,开展试点,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平度市教体局每年从公办学校选拔40多名干部、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民办学校安排50多名教师到优质公办学校挂职培训,优化了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开发区探索建立由民办学校、业务主管机关、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民办学校资金监管机制,统一民办学校资金账户管理,规范民办学校财务行为,对有效应对民办学校办学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为充分激发民办教育办学活力,青岛市推出多项支持民办教育的新举措。一是实施公办、民办学校学生一体化减免资助政策。坚持公办、民办学校学生同等待遇,实施各类教育免费和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2013年全市财政共投入1230万元,用于免除民办义务教育段学生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投入1700万元,对普惠性民办园按照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确保了48所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均在880元以下。2013年底,青岛市出台政策免除全部中等职业学生学费,并将免学费补助转换为按专业补助公用经费,全市民办学校万名学生受益。
二是实施公办、民办学校教师一体化培训政策。将民办中小学教师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仅2013年就有1000多名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占民办中小学教师的1/3。确定3年内对全市6000多名民办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免费培训,采取经费补助、发放教育券等形式,对民办幼儿教师进行提升学历层次、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三是实施公办、民办学校一体化财政奖补政策。自2012年开始,市财政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对办学规范、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民办中小学校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同时,将民办中职学校纳入中央、市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和基础能力建设范围,将民办高校纳入市校共建普通高校重点学科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范围。另外,安排资金170万元,对46所民办幼儿园升级为省或市示范园予以奖励。
<前一篇: 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后一篇: 引进民办学校 缓解“大班额”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