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

发布时间: 2014-09-22 来源: 《信息时报》 发布者:xuxiang

全国多所外语学校中,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十三所外语学校之一;在去年高考加分政策收紧,竞赛类的保送生从往年超过200人锐减到14人的情况下,广外外校依旧有94名学生成为名校保送生;2014年高考,广外外校高三文科麦蕴宜同学以653分斩获白云区第一名……广外外校连年成绩彪炳,离不开校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其(团队)辛勤不息的耕耘。 这一期《信息时报》“广东好教育”报道组特约广外外校校长李建民,解读学校卓著的教学理念,也请这位从教3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聊出他心目中的好教育,剖析外校成功基因密码,与我们分享他的教育梦。

谈育人:在活动中树立人生观

教育中的很多东西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悟出来的。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各种活动,发自内心的感受,由内而外自发产生出来的。

信息时报:您觉得家长和学生选择广外外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李建民:首先是学校的外语特色。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设立英语语课,并制订了12年的英语评价体系,还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等小语种选修课,初一和高一更是开设了必修的二外课程。每年,学校都大批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北外、上外等校。

其次,我们强调活动育人,通过开展各种校内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要求学生专门抽一天,到食堂、图书馆等部门,亲自去体验工作人员的辛劳。每年中秋,学生都会举办中秋集市,从申请展位,到竞拍、采购、销售,集会的所有环节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既培养了他们的市场意识、规则意识,也能学会诚信。

家长之所以选择我们学校,是因为我们能在没有违背教育规律的情况下,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谈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最简单易行的,作为学校,我们不可能改变体制的东西,只能在体制内改变我们的学习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习得更有效。

信息时报:您觉得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李建民:从学校角度来看,有三点。一,人人都能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我们应该要贯彻素质教育,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人人的个性都能充分发展的教育是好教育。教育不但要公平,还要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特长得到充分满足和体现。三,人人都有幸福感的教育是好教育。痛苦、压抑的教育肯定是不幸福的,必须让学生幸福的成长、生活、学习。

信息时报:在您看来,广外外校是如何实践“好教育”的?

李建民:首先,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学生在初三、高三的升学压力有多大,我们都会按照国家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包括体育类、音乐类、艺术类和选修课等。其次,我们还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如宗教文化、股票市场等,涵盖艺术文化体育等方方面面,在课程设置上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还有义工社、外语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再次,我们通过“生本教学、生本课堂”,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通过出课题让学生自行学习、查找资料、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谈改革:学校带着脚镣跳舞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办学规则,建立评价机制、督导机制,监督违背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的行为,但具体如何办学,应该交给学校说了算,让学校个性发展。

信息时报:教育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

李建民:我认为,从现实来看,中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尤其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个性化发展是创新性人才的基础,中小学应该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教会他们敢于挑战、发问、质疑,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工作。

现在的高考改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但还远远不够,只要评价制度不彻底改革,学校就是在带着脚镣跳舞。只有改革办学体制,给学校下放办学自主权,包括招生、课程设置、老师任用等,让每个学校办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活力。

谈梦想:不要把民办教育当私生子

在公办教育体制里当老师、校长时间太长,希望来到用人体制和办学环境相对宽松的民办教育,再施展、实践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是我第一次性格上的不安分,想挑战一下自己。

信息时报:您如何看待民办教育的前景?

李建民:坦白说,我对民办教育的前景还是比较忧虑的。我想呼吁各地政府不要把民办教育当成一个私生子,而是真正当成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选择教育,民办教育现在占据了教育市场的半壁江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国家只有真正的把民办教育重视起来,把公办和民办教育放在同等待遇上,才是好教育的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一个民办教育工作者,我的教育梦就是实现公办和民办教育的平等。首先当务之急就是解决民办老师的后顾之忧,让民办老师和公办老师享受到一样的待遇和保障。其次,我们梦想民办教育可以解放出来,办成个性化、特色化、优质化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好教育,也才能办出国际化、充满活力的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