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追求健康发展 苍南民办教育改革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14-09-22 来源: 《温州教育网》 发布者:xuxiang

“温州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沃土,特别是温州民办教育综合试点以来,温州地区民办学校办学的环境日益优化,举办者办学信心极大提振,民间资金举办教育热情充分激发,优质民办学校快速扩张,温州民办教育改革改革示范效应不断扩大,对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完善与出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郭春鸣在苍南调研民办教育时如是说。

日前,郭春鸣一行先后视察了苍南县江南实验学校、潜龙学校,实地查看了学校的校园布局及基础设施等,并在江南实验学校召开民办学校调研专题座谈会,对苍南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

早在201212月,副省长郑继伟对苍南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作出批示:“苍南县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的分类管理,公共财政大幅度支持民办教育,教师的待遇有了保障,民办教育发展前景看好。请各地学习借鉴。”浙江桐乡、淳安、青田、东阳等县市与贵州铜仁市碧江区组团前来考察,省编委办副主任陈艳一行到苍南调研民办公益性服务组织机构的发展和自身建设时,对苍南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更是给予很高评价,赞誉有加。苍南民办教育的特点是起步早,总量多,贡献大。全县现有民办中小学18所,民办幼儿园229所,在校生6.5万人,承担了全县基础教育阶段近三分之一的教育任务,每年为政府分担了近3个亿的教育财政支出。

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专项奖补和政府购买服务金

“民办学校发展的最强支撑点和最大空间就是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苍南县江南实验学校的校长陈国星如是说。作为苍南一所新兴的民办学校,江南实验学校选择差异化办学的路子,吸引孩子,成就教师,幸福家长,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苍南,类似的特色民办学校还有很多。公办学校保普惠、民办学校提供多元选择的思路使得公办与民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2012年起,苍南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通过升等创优、三优评选、年检评优、教师培训等项目得到落实;2012年和2013年实际发放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达1224.42万元。同时,以生均教育事业费为基准,建立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教育服务的经费投入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每生补助30%,学前教育、高中段教育每生补助20%。按照成熟一所、购买一所的原则进行落实。2012年和2013年购买服务金额达2261.09万元,2014年符合购买条件的试点学校预算内补助经费为1457.4万元。

吸引民间资金,优惠扶持政策得到基本落实

在市民办学校文化建设推进会上,温州新星学校叶方敏校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突出的六所民办学校之一作经验介绍。叶校长强调“拥人文情怀,做‘有温度’的引领”是学校的理念。作为全市“十大教育引资项目”的苍南县新星实验学校是一批高端项目吸引民间资金创办优质学校的代表之一,已于2012年投入使用,总投资5000多万元。2013年苍南县又推进民办教育引资重大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额2.125亿元,包括迁建3所民办幼儿园、新建2所民办幼儿园、新建1所民办初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项建设规费减免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如苍南县政府以行政划拨方式供给龙港镇康乐(中心)幼儿园和龙港镇东城幼儿园办学用地各12.5亩。营利性民办学校通过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去年苍南县城新区通过土地竞拍,成功拍出25亩地用于民办学校建设。

落实教师待遇,努力解决教师二元结构

“现在感觉我们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也没什么区别,保险什么的都有,工资有可能还比公办教师要高一些。”一位民办学校的老师实话实说。事实上,为了缓解因身份、待遇的二元结构,教师难进难留造成影响教学质量、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突出矛盾,苍南县政府出台落实社保新政策、教师最低工资指导线、平等管理的有关待遇措施。规定凡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参加人事代理,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人事代理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全县第一、二批试点学校已完成教师人事代理1158人,其中609人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事业编制教师岗位绩效工资标准70%的水平,制定并落实了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指导线:2012年中小学每年每人不低于40000元,幼儿园不低于29000元;2013年在原有基础上各提高1000元;允许公办教师在公办与民办学校间自由流动,并将其人事关系进行代理,两年来共派遣40名公办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到试点学校任职或支教,交流到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达300多人。

就如苍南县教育局局长叶信迪所说,有良好的扶持政策,有自主的发展空间,有稳定的社会保障,苍南民办教育定能实现幸福的转身。(谢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