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书:为培训机构优化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14-04-30 来源: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 发布者:xuxiang
——在第四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讲话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
同志们、朋友们:
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永远涉及到方向、定位、目标的问题,这是行业的生命线。
为行业服务的任何一个单位永远,也涉及到方向、定位、目标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单位的生命线。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要求为社会服务的某一行业的某一单位的方向、定位、目标也应当与时俱进地变化,这是规律,这是任一行业应当永远做好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永远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地方去讨价还价。
与时俱进地变化,必须面临考验:
1.这是对单位的考验,对培训机构的考验;
2.这是对单位领导的考验;
3.这是对单位素质的考验,发展策略的考验;
4.这是对单位工作人员的考验;
5.这是对社会的存在,在考察社会做出结论性的判断的考验;
为社会服务并且能与时俱进地做好服务工作,这是行业的基本功,这也是生存与发展的窍门。
什么是与时俱进?
这就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体现时代性,时代性是什么?培训的时代性是什么?如何适应时代性?要求培训机构能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关键问题是:时代性是什么?如何适应时代性?服务时代性?
1.一些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学生需求多元;
2.目前是一个文凭社会而不是能力社会,有往能力社会过渡的趋势;
3.一把锁(就业—大学—考分)紧紧锁住了基础教育;
4.一些人的技能已被社会淘汰,要求更新;
5.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人才升级—教育升级;
6.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富于创造性,创造性是什么?培训机构应当具备什么创造能力?这一创造性如何为时代性服务?要求培训机构能有这样的创造能力,如:
1.创造性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培训方法;
2.创造出新的课程,新的实践方式;
3.创造新的技能;
4.能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能有效地培养出全人格发展的学生,而且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6.能为学生学习减负;
把握规律性,规律性是什么?在时代性中如何找到规律性?利用规律性如何指导创造性?要求培训机构能把握规律性的指导作用。
1.要求培训机构的质量,能精益求精;
2.要求培训机构讲诚信,讲效益;
3.要求培训机构能与时俱进,与时俱效;
4、要求教师能做到:
(1)复杂问题简明化;
(2)零散问题系统化;
(3)深奥问题通络化;
(4)抽象问题形象化;
(5)一般问题抽象化;
各位朋友:
火车出来,必然淘汰马车;
手机出来,必然淘汰BP机。
社会需求变化,要求培训机构的能力、服务,能随要求的改变而变化。
培训机构是做教育人的工作,做教育人的工作应当能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变施教、因势(形势变化)施教,这是培训机构必须遵循的规律。
在我看来,培训行业应当是一个长青藤。只要社会存在,就要求有培训机构为社会服务,培训机构为需要培训的对象服务,能对症下药,能按需高质量服务。为社会服务,提高的是人的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是人生存的本领,提高人的竞争力,提高的是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个培训机构能不能成为长青藤,是有条件的,极为关键的是能及时地高质量地为社会需求做好服务工作。当一个培训机构不能为社会的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当一个培训机构不能为社会的服务做贡献的时候,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一、一个培训机构为社会能服务什么?
需要研究的是,培训机构的功能是什么?或者说培训机构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也可以这样讲,培训机构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培训机构能为哪部分人服务?
我个人认为:概括而言,培训机构对社会的贡献是:
1.为差异化学习提共机会;
2.为继续教育做贡献(为继续提高服务);
3.为提高国民素质做贡献(为培训专项技能);
4.为一部分人再就业做贡献(为各种需求服务);
5.为提高学习水平做贡献(提高上下工夫);
6.为补充学校的教与学和社会实践做贡献(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实践机会);
7.为补充学校的课外活动做贡献(增加课外活动:冬令营/夏令营);
8.为推动文化交流做贡献;
9.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的实践做贡献(改革教学、教育、总结现有成功的理论、实践);
10.为稳定社会部分群众做贡献;
11.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12.为培养部分教师做贡献。
培训机构为社会的发展,为提高人的素质做贡献,这是对培训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训机构的作用,或者说是其存在的价值。
不同的培训机构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这一功能定位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也是发展的、变化的。
一个培训机构为社会的哪一功能服务,要从培训机构的能力、所处的环境、能满足服务对象对培训机构的要求等方面,来看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
二、值得思考的四个问题
1、规律
(1)规律是无声的命令;
(2)规律指出了人们工作的路径和方法;
(3)规律不能创生,规律只能遵循;
(4)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提高、应当遵循什么规律?
在我看来,应当与时俱进遵守用材规律、育才规律、可持续发展规律。培训机构在育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追求“三发展”的效益,即:(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教师)、(被培训的对象)的三发展效益。
2、方向比努力重要
(1)培训机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2)如何研究发展的方向?
(3)谁来把握发展的方向?
(4)谁来调节发展的方向?
(5)有什么规定着培训机构发展的方向?
在我看来,决定培训机构发展方向的因素,主要有:
①培训机构的功能和培训机构自身的优势;
②教育方针(对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硬性的约束力);
③社会用才规律;
④“能为育人教书,能为成才助力”,这12个字,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它是所有培训机构生存、发展、提高的最简约的表达式;
⑤市场需求。
3、存在决定意识
(1)社会存在什么?
(2)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决定被培训对象什么意识?这种意识对培训机构提出了什么要求?
(3)培训机构能准确判断被培训对象对培训机构的要求吗?培训机构能优质地满足这些需求吗?
在我看来,针对培训对象而言,他们的意识,他们的要求更多地受以下因素影响:①随社会的变化 ,②社会政策的变化而变化,③受社会竞争人才标准的影响,④受社会用人标准的影响。
4、培训机构永远要把握住“三关三切”:
三关是:关键时期、关键问题、关键决策
三切是:切合时宜、切实有效、切实可行
在三关三切的基础上,要求培训机构能掌握时机。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培训机构永远应当不失时机地把握住“三关三切”,这是对培训机构的要求,这也是培训机构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密诀。
三、社会呼吁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何处?
我个人提点建设性的意见:
1、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功能。
前面已经介绍了12个功能,说来说去,不管为哪一个功能服务,都要渗透12个字:“能为育人教书、能为成才助力”。
为育人教书:①对培训机构提出了什么要求?
②对培训机构的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
③对培训机构的教材、教学方法提出了什么要求?
④对培训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学艺术提出了什么要求?
⑤为成才助力,又提出了什么要求?
2、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特”。
特指:特点、特征、特殊、特别、特色,与众不同,不落俗套,质量特好,效果特优。
3、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前”。
想在前、做在前、走在前、实践在前、效果在前。
能做未雨绸缪的事,能做未雨绸缪的打算、计划、安排、准备。
能做思想在前、理论在前、方法在前、人才在前,关键是操作在前、效果在前。
能做到别人没有做的事,别人想做未去做的事,能做好别人在做但没做好的事。
4、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稀”。
物以稀为贵,人以稀为贵,人才以稀为高。高要求培训机构能准确判断稀在何处,并能做好稀的工作。
5、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精”。
方法精、过程精、事事精益求精,想得精、做的精、处处精打细算,教师精、管理精、人人精雕细刻。
6、高水平的培训机构,高在“适”。
(1)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适应工作岗位;
(3)适应被培训者的需求。
高水平,需要不断完善,逐步提高。
若一点是高水平,促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若一线是高水平,扩以线带面;
若一面是高水平,带整体开花结果。
四、发展策略
1、发展策略①(见机行事,借力发展)
(1)养鸡下蛋;
(2)借鸡下蛋;
(3)引鸡下蛋;
(4)傍鸡下蛋;
(5)伙鸡下蛋。
2、发展策略②(量力而为,依条件而定)
(1)碉堡滚雪球(稳中求大);
(2)气球球滚雪球(先大后强);
(3)章鱼式发展(优势互补)。
3、发展策略③(差异化发展)
(1)饺子馆—混沌馆—水煎包(雷同发展);
(2)饺子馆—面条馆—烙饼馆—豆腐脑(差异发展、优势互补、互相借劲)。
同志们、朋友们:
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过程。
要看到人的全人格,要培养人的全人格,是人的全人格参与社会竞争,是人的全人格接受社会的选择。有四句话值得思考:
1.人格需要人格的教育;
2.感情需要感情的投入;
3.智慧需要智慧的启迪;
4.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
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永远是无声的命令。
<前一篇: 湖北潜江:民办教育“百花齐放” <后一篇: 建立章程 依法治校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