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民办教育撑起“半边天”
发布时间: 2013-12-19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发布者:xuxiang
目前,民办教育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2年年底,呼和浩特市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到431所,形成与公办教育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格局。近日,记者对呼和浩特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
近年来,首府制定扶持政策,为民办学校提供了发展空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于发展教育事业,无疑是又一个有利契机。
“民办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资金来自于民间,因为有竞争才有发展,应该说所有的均衡、优质的民办学校都是在竞争中产生的。”李东桥认为,民办教育发展到今天,门槛会越来越高,办学的硬件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硬件高了,投资多了,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了,办学理念新了,随着民间资金不断涌入民办教育,呼市地区的民办教育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民办教育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希望首府所有的民办学校都能够抢抓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机遇,靠自己的体制去完善自己的内涵。
早在2005年,呼和浩特市便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修订《呼和浩特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从地方立法的层面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形成民办教育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另外,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免杂费、免教科书费的“两免”政策,还从2006年开始每年投入200万元民办教育奖励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投入1600万元。同时建立民办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自2008年开始,为民办中小学教师每年每人补助1500元的保险补贴,每年有700名民办学校教师享受到此补贴,已累计投入600万元。此外,呼和浩特市在2012和2013两年内为民办学校争取到自治区民办教育扶持资金共计5000多万元。
体制灵活、特色突出成为民办教育的最大特点,目前,呼和浩特市民办教育已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及文化艺术培训等多元教育全面发展、结构较为合理、布局较为完整的办学体系“民办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办学体制与公办教育不同,办学体制灵活,特别是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灵活,这是民办教育的活力所在。另外,突出特色也是民办教育的一大特点。”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科科长张丽芳说。
与张丽芳持相同观点的是呼和浩特曙光学校校长高景宏,作为在呼市得到各方普遍认可的民办学校校长,高景宏认为,民办学校的优越性就是体制灵活,可以实施最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时候公立学校理念有点滞后,而民办学校则比较敏感,国家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从那个角度去发展。”高景宏说。
灵活的体制,不仅成为近两年民办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法宝,也成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涌入教育领域的原因所在。仅去年,呼和浩特市进入教育领域的民间资金就达到5019万元。其中,新增14所民办幼儿园,吸引民间资金3040万元;新增民办中职学校2所,吸引民间资金1793万元;新增民办培训机构6所,吸引民间资金186万元。
据了解,目前,呼和浩特市民办教育已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及文化艺术培训等多元教育全面发展、结构较为合理、布局较为完整的办学体系,与公办教育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据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呼和浩特市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类民办教育机构431所,其中幼儿园176所,小学14所,初中25所,普通高中17所,中等职业学校40所,各类培训学校159所,而各级民办教育机构的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43532人。
<前一篇: 攸县鼓励民办教育促进均衡发展 <后一篇: 上海民办教育将迎来“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