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实践困境,助力教师成长,服务立德树人——第三期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成果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0-11-16 来源: 发布者:fenglina

 

会议现场

现场交流

谢春风主任讲话

陈向明老师讲话

2020年10月25日,我院德育研究中心的第三期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成果交流分享活动在和平里第一小学举行。本期工作坊是面向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举办的研究方法研修班,分为教育叙事探究班、教育管理案例研究班和教育调查研究班,在以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的带领下,一线教师们通过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利用一年的时间边学方法边做研究,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党建工作中反复发生的棘手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行动干预,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此次汇报会即学员代表向大家展现参与者的学习过程和初步结果,并特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方燕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进行专家点评。
我院培训中心主任李文义及主任助理刘志斌,培奇全纳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陈静雅,和平里一小校长洪爱民及副校长张桂芝,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廖娟、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王青、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张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谢珊,我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凌云、任敬华、沈培等工作坊教学团队成员,以及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教育、北京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媒体刊社代表,与来自海淀区教育党校的51位教师学员及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的42位教师学员,共100余人现场参与此次活动。同时,学术志和中国教研网对活动进行了网上直播,约有4000人在线同步观看。
会议开幕式由我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富伟主持。首先大家一起观看了一段为时5分钟的工作坊自制视频,该视频生动展示了工作坊的基本模式和学习场景。接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致开幕词。陈教授是工作坊的教学顾问、叙事探究班的主讲教师,全程参与了工作坊的教学工作。她深情表示,自己在工作坊遇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组建了精诚合作的教学团队,让自己的学术生命得到了延续。她指出工作坊开展的是跨界学习,通过跨界,差异不再是合作的障碍,而是学习的资源。例如,她发现叙事探究班的教师们具有顿悟式学习的独特学习方式,从开始对学术概念的一头雾水,到后来经过大半年与教学团队以及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切磋,突然在某一天开窍写出非常精彩的故事,生产出了一种独特的知识类型,即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她也总结了疫情对工作坊教学从线下改为线上的影响,提出教育教学已不能再回到疫情之前的“传统”方式,需要发挥想象力,去思考如何在动态的、不确定的社会大环境中创造不可能的可能性。
此次成果汇报会主体部分包括叙事探究成果分享、案例研究成果分享、调查研究成果分享三个环节,共有8位学员代表和3位教员代表发言,分别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欧群慧、我院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金鹤和南京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刘霄主持。
叙事探究班的团队分享了三个边缘学生——“外星人”、“捣蛋鬼”“乖小孩”的成长故事,以及围绕这些故事开展叙事探究的过程。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张东云老师以《一朝回到解放前——我与小喜的故事》为题,分享了她对课堂上的“外星人”小喜从改造到看见、再到帮助和接纳的过程,反思了“双环学习理论”对于自己心智模式改变产生的重要影响。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陈铁苹老师以《完美画作中的一滴墨-一位老班的自我松绑》为题分享了她和“捣蛋鬼”小王的故事,深情讲述了自己在叙事研究中放下“优秀班主任”光环、进行“自我松绑”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河北中心校班主任韩茜老师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安超以《接纳是最好的温柔:教师叙事探究中的反身性成长》为主题,就“怪小孩”聪聪的故事进行了联合汇报。韩茜老师介绍了自己对远离班集体的怪小孩聪聪,从想方设法的改造到如其所是的关爱、从外归因转向内归因的过程。安超博士基于韩茜老师在叙事探究过程中的转变,总结了教师顿悟式学习和反身性成长的四个阶段,并结合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提出真正的教育和学习是灵魂的唤醒和转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副教授方燕萍对叙事探究班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指出教师教育的三步曲是熏陶–顿悟-质变。教师的讲述是一种养成和熏陶;教师的重述是一种醒悟或顿悟,通过书写和重新讲述我们的故事才开始改变自我并且看到新的可能性;教师在重新认识和叙述经历中产生质的变化,重新生活。另外,情感在教师构建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中起着重要作用,学员们通过叙事培养正面情感、寻找向上意义,过程是复杂、艰辛和需要外力提携和拉一把的。最后,她建议教师们都保留和珍爱“隐喻”这滴“墨”,珍视隐喻的构建功能和特定文化属性。
案例研究班的团队围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教师的时间约束和时间饥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研究室李颖老师的研究题目为《“假听懂”与“听懂了,做不到”——一线教师与指导者沟通差异的案例研究》,发现指导者和一线教师存在沟通难题,直接原因是双方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差异,深层原因则是双方存在对立式的思维方式;而指导者通过基于师情的指导方法有助于缓解概念理解差异,但只有指导者和教师共同尝试在经验资料中构建理论模型,才有可能促进彼此发生思维融合和思维转化。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晓光老师的汇报主题为《时间约束趋紧背景下党建活动创新的效用及其边界》,探讨了基层党建的“两张皮”问题,指出“时间约束”下的教师分身乏术是直接原因,非专职落实和刚性要求的软性执行是深层原因。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李洁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森博士以《教师们的时间饥荒之循环》为主题进行了联合汇报。李洁老师结合自己的拖延症经历探讨了教师时间饥荒的成因与影响,提出调整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任务等个体行动策略可以应对时间饥荒。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张森进一步指出,教师采取个体策略有助的是变时间饥荒的恶性循环为常态循环,而结合结构情境采取行动,如识别自我界限和系统中的增强因素和延迟效应,通过与上级、同事和下属“协商”进行工作安排;倡导设置改变互动方式的“安静时间”等方法,将有助于超越忙的常态循环。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对案例研究班的汇报进行了精彩点评。芦校长以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两个概念入手,剖析了研究者与实践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中的不同点与可相互借鉴之处,提出了一个提取——分析——应用的三要素探究模式。她指出,一线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注意信念与行动的关系,突出在具体情境下“理念+策略”的干预和行动方式。最后,她对教师们通过研究直面工作中疑难杂症的勇气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调查研究班的团队就教育戏剧、游戏化教学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汇报。周口店中心校的常海英老师的研究题目为《教育戏剧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将戏剧应用于英语教学,发现英语教育戏剧学习与实践活动对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学习模式。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张敏老师的研究题目为《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教育:游戏化教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实证研究》,通过对班级学生的游戏“实验”,发现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让学生爱学数学了、能够有信心学习数学了,能够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了,课堂上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这些游戏化教学在学生身上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方明军作为“教师的跨界学习机制研究”课题组的观察员,做了题为《跨界-交互-生成式学习——基于工作坊的教师学习机制研究》的汇报。该课题由陈向明教授主持,北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资助,以本期工作坊为研究对象。课题研究发现,工作坊已经形成了一种“跨界-交互-生成式的教师学习机制:教师进入工作坊的动力主要来自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顽症”;工作坊创设的团队教学、“做中学”、小组合作、撰写反思贴、课题研究与辅导、团建热身、活动奖励等独特的跨界方式,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跨界学习中学员在研究能力、思维方式、知识具身化等方面都有多元、递进的发展,教员在教学理念、方法、个性品质、学术上都有成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教授对调查研究班的汇报以及工作坊组织方式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肯定了调查研究班学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认为一线教师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调查研究素养。阎教授从量化研究是自然科学范式向人文学科迁移的角度,提醒大家反思调查研究在应用到复杂的教育现象中的局限性。同时,他也为学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在量化研究过程中注意研究信度和效度,从随机抽样、样本规模、对照实验设计等多方面提升教学研究的严谨性。最后,他高度赞扬了工作坊的教师学习模式,认为这将有助于教师反思甚至反抗社会上不合理的既定安排。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党校陈岩校长指出,此次工作坊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党建研究中,大大提升了教师和管理干部党建工作的理论和科学水平,对于党建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工作坊的具体负责人,王富伟博士反思了三期工作坊的演变。他指出,工作坊的初衷是为教师们培养杜威意义上的反思性思维,但受限于旧式科研思维习惯的影响,工作坊一直努力在学术的严谨性和行动的适切性之间寻求平衡,总体上经历了前者先扬后抑、后者先抑后扬的过程;但工作坊最终选择的是走一条中间道路,即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研究性思维,做到知行合一。他指出,这里的“知”是王阳明意义上的良知,即并不仅限认知层面,同时包含了认知和态度,因此从价值观上看,反思性思维导向的精神是开明、包容、平等和探究。他反思道,工作坊今后改进的方向是模式变革,将会更加关注教师的学习分化以及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成长。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研究员介绍了持续支持举办教师研修的原因,认为,教书育人的环境日益复杂,教师育人情怀和能力受到巨大挑战,需要得到师德和方法论层面的专业支援。他对参与和大力支持此次工作坊举办的所有教师、学员、相关人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指出,研修工作坊为德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开拓了新的范式,将会更加有助于科学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德育研究中心为本期研修工作坊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奖。
本期教师研修展示活动得到东城区教育工委书记刘藻同志的积极肯定,得到北京教科院培训中心和北京市反思型教师质性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得到东城区和平里一小的积极协助。
供稿部门:德育研究中心
文/安超、王青、王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