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从养育好孩子开始——今年六一儿童节之际,家长和专家共议育儿养德

发布时间: 2020-06-01 来源: 德育研究中心 发布者:fenglina

2.jpg

为让爱更科学,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陪伴,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脑健康协办,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北大医疗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搜狐母婴等机构支持的“2020年第五届儿童健康文化节”正式开启。在连续11小时的网络直播活动中,全国小朋友一起云探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11位来自医学及教育领域的专家通过“医生Talk”栏目,带来了11堂育儿公开课,和父母们一起求知、互动与探讨育儿经。
这些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专家们回答了200多名家长的诸多育儿困惑。
家长提问:疫情期间,如何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曹娟表示,孩子的免疫力同体格发育一样,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宝宝6个月前靠母体传输的抗体与外界病原作斗争,所以6个月以内的宝宝很少得感染性疾病。6个月以后随着母体抗体的消耗,宝宝需要与外界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单打独斗,这时宝宝开始容易得病。想要宝宝能在一场场战斗中取得成功,参与免疫斗争的士兵只有吃得好,有力气了才具备更强的战斗技能,因此免疫力的提高需要充足的营养,每天需保证必须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不能单一饮食。同时应保证适量的运动。
家长提问:孩子总是眯着眼睛做作业,还嚷嚷着看不清,是近视吗?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陈雪提醒,首先如果孩子看不清,一定要去医院详细检查看不清的原因,是近视、还是远视,还是其它原因造成的看不清,有没有器质性的眼科疾病。虽然学龄儿童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近视,但仅仅从“孩子看不清”这个事实,并不能直接推断出近视的结论,必须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才能确定。而学龄前儿童出现“看不清”时,远视、弱视的可能性会更大,则需要正规的矫正和治疗,以免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如果经由医院检查确实是近视,则近视会伴随终生,近视相关的眼部疾病发病率也会高于不近视的人群;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做了近视眼手术而改变。近视眼手术仅仅解决戴眼镜的问题,相当于把眼镜做在眼睛上了,并不改变近视的本质。做过近视眼手术的人,出现近视相关眼病的风险依然高于不近视的人群。
家长提问:孩子学龄前有哪些关键年龄点?如何识别孩子是否发育正常?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医师张雁表示,孩子0-6岁中包括11个关键年龄点,每个年龄点都会对孩子进行语言、社交、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这四项核心敏感发育进程的指标测评。任何一项出现预警征象阳性,即判定为筛查阳性,即存在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可能。发育障碍是一组在儿童发育阶段起病的疾病,分为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肢体发育障碍和社交沟通障碍。家长发现问题应及时诊断,及早实施康复干预,以帮助孩子重建生活自理、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的正常能力。
家长提问:一定要打疫苗吗?疫苗有副作用吗?首都儿科研究所儿保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琳介绍到,疫苗是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减毒或灭活生物制品,它类似抗原成分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对免疫系统成熟及对抗多种疾病有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应按时接种。而孩子接种疫苗的副作用通常都是很小的,主要为低热、咽喉肿痛、注射部位泛红、疲劳等,家长也不必担忧。
疫情期间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的苗接种计划受到影响。对此,王琳医生建议,接种前家长最好提前与疾病主诊医师、社区卫生工作者或疫苗免疫专家做好疫苗接种时间、接种类型、接种禁忌的沟通。如需接种,做好防护工作,单独预约、分散接种。接种后,如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忧,可能是接种的常见反应,一般2-3天会自行恢复。如发热加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
家长提问:因为自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我们该怎么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谢春风谈到,国内外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用时过度、用力过度、用智过度、用情过度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因为自我意识的脆弱,较成人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对外表现有自卑、叛逆等。作为家长、老师,应该高度关注孩子心理发展和人格成长,特别是关键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苗头,采取医教融合的教育举措。除此,在家庭呵护同时,谢春风主任指出,家校教育协作必须更加密切,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应加强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强化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心理疏导。总之,后疫情期间,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要基于身心和谐,需要家校协同,走医教融合模式。
家长提问:孩子总爱动来动去,是多动症吗?怎么才能训练他“静”下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张劲松表示,孩子动来动去、粗心大意、注意难以保持、丢三落四、坐不住等均与注意有关。家长可通过家庭训练提升孩子注意力。开展训练建议结合孩子的兴趣,寓教于乐,且每次不要设定过多的注意目标;同时,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5-7岁孩子注意集中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孩子大概是20分钟;10-12岁是 25分钟左右。所以进行训练时,不要透支孩子的注意。如孩子被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应该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合理选择并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或个体化教育项目等,来进行全面的干预从而最大程度上改变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
家长提问:孩子有轻微的孤独症,很担心上不了学,我该怎么办?作为孤独症领域的泰斗级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指出,先要孩子正常步入小学,家长应尽快实施干预,遵循“早期、密集、纳入家庭”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展患儿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的能力。除此,贾美香医生建议,家庭干预要结合不同年龄段,提供从吃饭、穿衣到游戏、休息等融入一日生活的训练。在“如何让家庭干预专业又高效”的问题上,贾美香医生认为,要在干预的实操、数据记录、结果反馈等阶段做到绝对的专业化,才有助于家庭干预训练的有效性。
少年强则国强。立德树人始于每个家庭养育好每一名儿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儿童青少年才能够健康愉快成长。
 
文:德育研究中心冯丽娜

 

图:北大医疗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