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评价深化教学研究 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课堂
发布时间: 2025-11-08 14:31:53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北京市2025年秋季学期“课改教研行”走进北京五中教育集团

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张咏梅讲话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鸿致辞

北京五中校长吴鹏发言

基教研中心教研员点评研讨

参会领导和部分专家合影
11月7日,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以评价促发展”的实践路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市第五中学举办“聚焦教学评价,深化教学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高质量课堂构建”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作为2025年秋季学期“课改教研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展示、案例分享与专家研讨,系统探索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新模式。各学科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基教研中心教研员深入课堂观摩听课并进行点评指导。
集中研讨环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鸿致辞,她指出五中教育集团在AI赋能教学、跨学段跨学科教学等领域的探索代表了教学新样态,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北京五中校长吴鹏在发言中回顾了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历程,强调了对学生五大关键能力的培养,并系统介绍了集团推进教学创新的三大着力点: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市区校三级联动教研机制建设、技术赋能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在小初高一体化阅读等领域的前瞻性探索。
在案例分享环节,四组教师代表分别汇报了创新实践成果。《筑长链之基,育创新之才》展示了通过“双路径”课程并行、小初贯通培养机制,构建素养培育的“成长沃土”;《量准“阅读力”,赋能成长力》分享了中小学阅读贯通课程中精准评价体系的建设,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基于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升的创新人才培养》介绍了跨学科进阶式课程体系,形成评价标准;《教学评一体:初中历史学科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则呈现了不限于课堂、不止步于学科的综合素养培育路径。
专家点评环节,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李卫东指出,展示课例很好地诠释了教学评一体化从线性到立体的转变,特别是在新诗写作教学中,通过AI写作工具搭建学习支架、实施持续性立体化评价,体现了层次丰富的教学创新。中学物理教研室主任秦晓文强调,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挑战,素养导向的教学需要清晰授课、增加实践机会、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并重视学习的情感维度。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张丹肯定了集团化办学在联合备课方面的优势,指出核心素养培养需创设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陌生情境中充分想象与实践,将教学活动转化为创新体验。
基教研中心副主任张咏梅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活动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并结合活动主题解读了北京市教委新近发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京教基一(2025)6号】。她进一步阐述了新评价方案的四个鲜明特征:一是坚持学生健康发展的中心地位;二是夯实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体系;三是凸显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特征;四是激发教师自主成长的动力。她建议老师们把此次活动的宝贵收获带回各区、各校的教学实践中,大力促进评价方案的应用、转化与迭代。本次研讨活动系统展示了北京五中教育集团在教学评价改革与高质量课堂建设中的丰硕成果,为全市深化教学评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市区校三级联动、共研共享的教研机制,为首都基础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供稿)
<前一篇: 返回列表 <后一篇: “实践育人导向的多元融合教学探索”主题教研活动成功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