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课堂创新:探索全域教研新范式
发布时间: 2025-10-22 22:14:07 来源: 基教研中心 发布者:baoguangyu
--2025年数字化赋能课例征集活动总结会成功举办

大会主会场
基教研中心党总支副书记 副主任 詹伟华作AI指南解读和大会总结

数字教育研究室王盈主任作2025年活动总结

主题发言
研究课展示
平行论坛
10月21日,由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丰台区教育学院、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的“2025年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方向三数字化赋能课例征集活动总结会暨全域教研领域五研讨会”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成功召开。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为主题,通过25节小初高研究课、主会场交流及7个平行论坛的线上线下混合形式,集中展示了在“北京教研”引领下,北京市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基教研中心数字教研室,丰台区教委、丰台教育学院领导和教研员、各区教研部门、学校干部和教师代表,全域教育领域五教研共同体单位,以及天津、河北、内蒙学校领导和教师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共同探讨“北京教研”支撑下的数智教育发展路径。
从工具应用到思维重构的教学突破
在主会场的交流中,丰台教委四级调研员樊凌、丰台教育学院院长钟灵先后发表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阐述了丰台区在智慧教育推进中的扎实举措与长远规划,并强调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推动教研转型与课堂变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随后的主题发言环节,一线教师的实践案例生动展现了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来自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从AI赋能小学数学教学工具的开发、AI赋能历史学科教学、AI撬动学校变革、区域统筹推进智慧教育等视角,分享了各自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典型案例与深刻思考,生动展现了首都教师在拥抱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上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
平台支撑:构建首都特色数字教研新体系
基教研中心打造的“北京教研”数字平台,是本次活动及全域教研推进的核心载体,其构建的“备-教-评-改-研-训”六环一体模式,为首都数字教研提供了特色解决方案。基教研中心数字教育研究室主任王盈随后对市级相关活动进行详实总结,解读2026年活动方案,同时部署全域教研领域五下一阶段工作。通过“北京教研”AI课堂分析工具对2025年活动征集的1913节课例从“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课堂管理反馈、教学深度与思维分析、课堂公平、学生参与”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混合型教学模式占比达72.3%,课堂积极情感表达频次占比72.5%。“北京教研”平台通过智能教研工具支持“备-教-评-改-研-训”六环一体模式,为教师提供课堂行为数据画像,助力其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基教研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詹伟华在讲话中,肯定了本次研讨活动的价值,也对未来AI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提出期许。同时介绍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和基教领域应用实施导引,重点围绕“北极星—地平线—新航道—红绿灯”四维框架、以人为本的理念及“以国家课标为基准,以教研体系为支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实施框架等方面的构建思路进行了详细解读。
范式创新:从“技术叠加”到“育人模式重构”
研究课展示环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25节研究课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音乐课以AI人机协同进行经典歌曲《送别》的学习,以学生体验、个性化思考、深入理解的艺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落实国家建设接班人的培养;物理课《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创新设计》以AI助力学生理性思维和实现学生个性化设计的方式,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科学精神的建构。授课教师们熟练运用各类数字工具与平台,创设智能化学习场景,有效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探究性与实效性,充分体现了“数智赋能”在优化教学流程、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
平行论坛环节,教师说课展示均指向AI应用的深层价值。第二分论坛主持人朝阳教科院副院长点评中指出:技术应用需实现三大转变:一是成为“痛点破解器”(如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破解空间想象难题);二是成为学科融合“催化剂”(如无人机轨迹设计融合数学、信息科技等多学科);三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如AI皮影创作激发文化表达)。这些实践深度呼应了全域教研领域五“数字化赋能的教研模式创新”主题,彰显了“北京教研”在推动“五育并举”中的系统性价值。
未来展望:以全域教研共同体推进深度赋能
下一步,北京市将以“北京教研”数字平台为核心支撑,通过全域教研领域共同体、京津冀三院两翼数字教育共同体建设,扩大AI教育应用的辐射范围,持续优化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让基础教育场景落地实效,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北京市18个区、63所中小学校教师、丰台区全域教研领域五共同体15所学校教师,通过研究课展示、大会发言、平行说课论坛方式,深度参与本次活动,标志着北京市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从技术试点迈向系统化推进新阶段,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注入新动能。
<前一篇: 返回列表 <后一篇: 教学评一体化激活思维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