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主旨报告——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发布时间: 2013-06-15 来源: 督导与评价研究中心 发布者:tydladmin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线联平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者、实践者,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本次研讨会以“教师队伍建设与督导评价”为主题,为全国教育督导同行们搭建“教师队伍建设与督导评价”的理论、政策、实践成果交流的平台,供大家发表真知灼见,以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内涵,我们期待,通过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火花,最终会形成创新性的研讨成果。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北京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与思考。

 

一、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和要求,深刻认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确立了教师工作的蓝图和总纲。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收到了积极的成效,有效地推进了教师队伍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还不平衡,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为此,我们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

(一)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特征和要求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和相关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6个配套文件,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破解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方面的难题。

一是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发展教育,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这也日益成为各国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首选战略。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要提高教育的发展水平,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把解决教师的培养、补充、配置、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

二是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映了以人为本、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符合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和发展方向,是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

三是全面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举措。教育规划纲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思路和举措,主要解决怎样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问题。以加强师德建设为重点,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核心,加强教师教育,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完善体系,健全标准,创新模式,深化改革,开展质量评估,加强经费保障,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前提,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对农村教师实行倾斜政策,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为重要途径。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部门依法履行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形成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四是学习借鉴国外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的日本、新加坡,为了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都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因而优先发展教育,把师范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重点。教师队伍建设呈现出新的时代动向:在学历要求上,向“高层次”型发展,追求实现教师资格的高学历化;在业务能力要求上,向“全能型”发展,推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在教学水平上,向“开拓型”发展,促进教师能力的多样化;在教育研究方面,向“科研型”发展,促进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在教师发展方面,向“持续型”发展,实现教师教育的终身化。

(二)深刻认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两基”攻坚这一历史性任务,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基本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但更大的挑战是“上好学”。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多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事实说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关键在于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基本素养和表率作用;实现教育现代化,包括实现教育思想、制度、内容、方法、设施设备、管理等多项内涵,而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助推首都教育现代化进程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北京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都人才战略和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首都名师发展计划”、“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计划”、“职校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等重点项目,为全面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不断创新首都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北京市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必要条件。开展“北京市人民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组织编写《铸就师魂》系列丛书,宣传人民教师的师德风范,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研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为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专业依据。坚持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定了培养优秀教师的方案,配置教育资源,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师教育团队建设和教师教育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健全和完善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统一规划、分层实施和制度规范的组织管理体制,采取市、区县、学校三级管理的办法,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服务急需”的培训思路,建立市级负责重点培训工程、区县实施全员培训,分层分岗、研训结合的城乡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四是健全和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优化教师发展环境。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师引进、管理和发展服务体系,牢固树立“选英才”,“育人才”的用人理念,明确教师的遴选程序、标准,严把入口关,研究制定分层分类培养方案,构建规范有序的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益。进一步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探索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报酬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不同层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高层次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在支援全国城乡教师的交流,城市教师支援农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与评价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2012年,国务院颁发的《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提出要对校长队伍建设情况,教师资格、职务、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实施教育督导。《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健全和完善了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制度,促进区县政府、教委和学校重视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市建立了以政府、教委、学校为一体推进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价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督导内容。到目前为止,对全市区县政府、教委和学校完成了三轮全面实施素质的综合督导评价,在督导过程中分别对政府、教委和学校所应承担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和职责进行了督导评价,促进区县政府、教委和学校重视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健全和完善了专项督导检查制度,促进区县政府和教委重视并加强不同学段教师队伍建设。为督促区县政府落实相关教育政策,市教育督导室先后对区县政府落实高中课程改革、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校外教育、特殊教育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在督导检查过程中,把不同学段教师配置、培训和管理等作为督导检查的重点,督促区县政府和教委全面落实不同学段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和职责。

三是开展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准确了解人民群众对首都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评价意见。自2009年开始,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和北京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咨询中心,连续四年在全市开展区县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把师德、师风、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作为重点调查内容。每年走进全市11600户学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北京市区县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第一手教育系统舆情,为市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三)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北京市教师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结构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为推动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是教师队伍总量不断增加,整体配置得到优化。2012年,全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3.2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近9443人,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其中,幼儿教师26330人,小学教师人46783,初中教师19968人,高中教师37411人。

第一,教师队伍配置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10年幼儿园、初中、高中生师比比2005年进一步减小,小学生师比比2005年增加了2.92010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师比分别比全国低13.24.54.85.9。(见表1

 

1: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生师比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 段

2005

2010

专任教师数

生师比

全国生师比

专任教师数

生师比

全国生师比

学前

14813

13.7:1

21677

12.8:1

26.0:1

小学

47948

10.3:1

19.4:1

49480

13.2:1

17.7:1

初中

31095

10.3:1

17.8:1

30255

10.2:1

15.0:1

普高

19875

14.0:1

18.5:1

19618

10.1:1

16.0:1

 

第二,教师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2010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50.8%47.2%47.6%,比2005年明显减少;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到87.5%87.1%86.1%,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5.25.90.5。(见表2和表3

 

2:北京市中小学3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学 段

2005

2010

北京

全国

北京

全国

小学

64.7%

45.8%

50.8%

42.3%

初中

76.5%

60.0%

47.2%

49.2%

普高

59.9%

55.1%

47.4%

53.6%

 

 

3:北京市中小学45岁以下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学 段

2005

2010

北京

全国

北京

全国

小学

82.3%

71.0%

87.5%

69.9%

初中

81.2%

86.4%

87.1%

84.0%

普高

85.6%

82.3%

86.1%

87.3%

 

第三,教师职务结构总体上不断改善,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为56.4%58.7%66.0%,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6.66.30.3,幼儿园教师比2005年下降4.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去年新增加11742名幼儿教师,未评职务比例增加),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级职务的教师分别比全国高6.03.33.90.6个百分点。(见表4

 

4: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 段

2005

2010

北京

北京

全国

学前

23.4%

19.2%

13.2%

小学

49.8%

56.4%

53.1%

初中

52.4%

58.7%

54.8%

普高

59.7%

66.0%

59.4%

 

二是教师队伍学历水平不断提高。专科以上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分别占77.8%95.3%94.3%12.6%,比2005年均有明显提高,分别比全国高出17.517.030.28.9个百分点。(见表5

 

见表5: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 段

2005

2010

北京

全国

北京

全国

专科以上幼儿教师

67.5%

 

77.8%

60.3%

专科以上小学教师

84.4%

56.4%

95.3%

78.3%

本科以上初中教师

75.0%

35.3%

94.3%

64.1%

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

1.18%

12.5%

3.6%

 

三是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综合分析四年教育工作满意度入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市学生和家长对师资队伍的总体满意度逐年提高,从2009年的77.0提高到2012年的84.8。综合分析四年师资队伍所包含的六个指标的满意度均呈现出逐年提高。(见表6

 

6:师资队伍建设满意度调查得分统计表

  

2009

2010

2011

2012

师生关系

84.4

84.6

86.6

87.0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80.4

80.5

82.1

84.1

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

72.1

72.4

74.0

75.3

教师是否有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

90.9

92.6

93.0

94.2

教师工作态度(如责任心)

83.9

84.8

86.2

86.3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78.7

79.4

81.1

82.0

师资队伍

77.0

82.4

83.9

84.8

 

三、几点思考

一是教师教育改革有待深化,教师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各级师范学校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比较传统,师范性不强,培养和培训相分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管理职责不清,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开放多元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确立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厘清责任,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是教师资格制度有待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有待深化。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标准较低,一经取得,普遍适用,且终身有效,极大地制约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资格认证和考试亟待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的激励、流动、约束和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需要建立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与定期复审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和中小学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编制核定的机制和办法,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努力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为适应首都教育发展需要,北京还将试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逐步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北京市新入职教师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制度;实行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职务(职称)系列,完善聘用合同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教师职务评聘结合;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将首次引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评议;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长效机制,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探索不同类别学校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督导与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探索不够。目前,我市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督导与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政府、教委和学校三个层面行政管理的职责和任务进行督导,而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督导和教师评价研究与实践不够。需要系统研究,积极探索,努力构建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督导与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职责,逐步建立健全教师督导、评价制度与有效策略,保障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各位同行、专家:

由于不同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使我们对教师队伍建设与督导评价的理论研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举措、教育督导与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方法等方面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我们坦诚交换意见,充分发表见解,在讨论中迸发思想火花,我们终究会寻找到认识的共同点,从而为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各位朋友一起努力,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为更多的学生健康、幸福、自信地成长贡献我们的智慧!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也祝愿大家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