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旬首笔谈(S11)

发布时间: 2008-12-01 来源: 德育中心 发布者:xubo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杨忠健


  家庭和学校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家长和教师不但要在书本上学,而且要在实践中琢磨领会,这样才能让心育真正走进未成年人心中。


S11:Simplification (12月1日)


  本旬重要节日纪念日: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12月2日:国际废除奴隶制日。

  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国际青年志愿者日、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援人员日、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6日:大雪。

  12月7日:国际民航日。

  12月8日:国际儿童电视日。

  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诺贝尔日。


第五十六讲  简化是一种重要的本领


  简化十分重要。

  著名的费马猜想在300多年后的1993年被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在光学中,费马也有杰作,他运用极大极小方法,揭示了光线的折射定律,同他的“最短时间原理”相吻合。《周易》云:“大道至简至易。”其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应警醒自己并教育学生向大自然学习,走最经济的路,干有效率的事。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是可以简化的。一个越是单纯的人,就越容易成功。为什么人要单纯呢?因为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有的人浪费时间的事太多。

  学习过热力学的人都知道熵增定律,无序是宇宙中最自然的次序,衡量无序状况的物理量叫熵。你的书架子如果不去管,会自然的越来越乱,这就是熵增加。而学习过程是为了增加有序,即增加负熵。学习――如果用耗散结构理论的话说就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之自组织现象。这种这组织结构有四个特点:

  ――新状态具有更丰富的空间和时间结构。即方法和策略在学习中很重要,好方法、好策略是能简化和过滤信息的,简化了,负熵就增加了。简化让人把信息从杂讯中滤出,把重要的东西从令人分神的杂质中提出。事实上,对人的认知来说,把无关的信息除掉或抑制,与第一时间收到信息是同样重要的。一些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这当然非常重要。如果再注意一下方法,就事半功倍,如虎添翼了。

  ――只有不断从外界提供能量,这些结构才能维持下去。这就是学习压力和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要我学”的人不可能学得非常好;学习出色的人都是“我要学”的人。

  ――新结构一旦出现,不容易因为外界条件的微小改变而消失。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只要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环境变差后仍旧能坚持学习。

  ――通常只有某个系统参量达到一定阈值,新状态才突然出现。也就是说,人的知识经验达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所创造。就像水库中的水,在死线以上的才可以用于发电灌溉。

  信息时代的快节奏也要求我们简化和缩略。出租车刚出现时就叫出租汽车,四个字,叫着太麻烦,但车上面有“TAXI”牌子。初中水平的人还不认识,问:“什么叫TA乘1啊?”香港广州一带人们简称其为“的士”,当其日渐普泛化时,总用“的士”仍太麻烦,北京人就将其缩略为一个字――“的”,乘出租车叫作“打的”,还管皇冠出租车叫“豪的”,管三轮摩托出租车叫“摩的”,管男出租汽车司机叫“的哥”,管女出租汽车司机叫“的姐”。

  有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问题复杂,头绪太多就会乱。他们不太善于去粗取精,概括综合。让我们先讲个故事吧。北朝东魏的丞相高欢,有一次想试试他的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就发给每人一把乱麻,要他们设法整理,比一比谁整理得更快。别的孩子都一根一根地抽,一根一根地理,想快却快不了。高洋这孩子与众不同,他找来一把快刀,几刀就把乱麻斩断,第一个报告完成任务。高欢问他,为什么如此整法,他回答:“乱者必斩!”高欢听后很惊奇,认为此儿能化繁为简,以后必然有大出息。后来,高洋成了北齐的文宣帝。我们比喻迅速、果断处理复杂问题,就叫“快刀斩乱麻”。

  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在学习中,把简单的题变复杂,其实很容易;而把复杂的题简化就困难了。生活中那些低能或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好人或能人则相反,总是化繁为简。我们应该把握事情的实质和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有记者问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你准备一份讲10分钟的稿花多少时间?”“两个星期。”“准备一份讲一小时的稿呢?”“一个星期。”“二小时的稿呢?”“马上就可以。”我们写一篇要求的汇报和总结,洋洋万言,还不是倚马可待?而要给朋友编一结婚喜联,虽寥寥十来字,却花的心思更多更深。

  我们的感官对信息已经做了取舍,如眼睛只见到红色到紫色的光,其他如X射线、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我们都看不见;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次声波、超声波)我们也听不见。这样使我们能简化,免于成为信息的牺牲品。完全的外界信息就像1比1的地图,那没法使用,必须简化。许多成功者认为,他们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学习时要把学到的东西简化后再贮存。

  简化并不只是简单化,而是指删去多余的部分,采用精巧洗练的表述。这种简洁有力的结构乍一看相当简单,仔细揣摸,其中却蕴含着深厚的功底,是思维深刻的产物。真正好的学者才能说出好的简的语言,写出好的简的文字。用词不会太艰涩,尽量用流行的和通用的。他的本事,就是善于从流行和通用当中显现出细致和独特,不使用过多的词汇,就能表达出最不流行和最不通用的意念。这是本事。

  学习中的简化不是偷懒的借口,而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意义明确的学习。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来自于对表面上复杂的自然进行细微的观测和优雅的简化,从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当然,如果对现实过度简化,也会犯愚蠢的错误。

  好的国画,画面上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可是意境挺深远的。真理是简练的、平常的,这样才能为人所用。小平同志的一句“猫论”,可以让几亿人吃饱饭。爱因斯坦研究物理,他知道星球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他认为一定存在着某些规律能够解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怎样运动,为什么星球不互相碰撞,是什么使原子结合成不同的物质。他说:“逻辑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
 

  生活也可简化。

  以上是说学习、工作方面的简化,其实,生活也可以简化。现代社会提倡过一种简单而丰富、和谐而悠闲的生活。这种生活实用、健康、清晰、可操作:少开或不开私人汽车与空调、住中等面积的房子、购物不追时尚、制订家庭财务计划以备老年时不出现财务危机。总之,舍弃奢侈与浮华,为内心生活的丰富准备好足够空间。

  这是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态度,不是回到穴居,过野人日子。当然,有这种意识也不容易,毕竟物质的享受更加直观,而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很高的知识修养、审美情趣。你跟一些人说其实雪里蕻肉丝面比鲍鱼席可口,他说那是你吃不起。笔者曾看到某期《英语世界》中有一文:一美国记者在西班牙一港口见一老者垂钓多时,却一无所获。于是问老者为什么不买一鱼网,可打很多鱼。老者说我要那么多鱼干啥?记者说可卖鱼买渔船,打更多鱼,富了,于是可悠然垂钓。老者说我无网无船,却早已经在悠然垂钓了。记者无语,若有所思。确实,有时候费尽心力得到的东西,远不如渴望里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意识到“布衣暖,菜根香,平淡才是真”并不容易。


  三与物理心理。

  物理中有牛顿三定律。当然不仅是牛顿三定律,物理与“三”存在着许多密切而微妙的联系。三原光;三原色;热力学三定律;开普勒三定律。鼎足而三,鼎有三只脚才稳。如果桌子是完全刚体,而四脚长度不绝对相等,在平坦的刚体地面上就只有三只脚着地。为什么只有三脚结构稳定呢?因为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三维的,就是空间有前后、左右、上下三个维度。下面谈谈基本粒子与“三”之间的联系。

  ――按照人类目前的认识,基本粒子可分为三族:夸克、轻子、传递力的粒子。

  ――质子和中子是最常见的强子,它们都是由3个夸克构成的。例如质子由2个上夸克加1个下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上夸克加2个下夸克构成。

  ――轻子和夸克很可能都只有三代。第一代轻子为电子和电子中微子,第二代轻子为μ子和μ子中微子,第三代轻子为τ子和τ子中微子。第一代夸克为上夸克和下夸克,第二代夸克为粲夸克和奇异夸克,第三代夸克为顶夸克和底夸克。某些理论上的论证,以及从天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得到的一些推论可以用来说明,轻子和夸克的代的数目不会超过4代。但是,物理学毕竟是一门实验科学,寻找多于第四代的轻子和夸克需要实验物理学家来进行。

  ――夸克所带的电荷有一个十分奇特的性质,即如果我们用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作为单位,那么夸克所带的电荷是2/3或1/3,大自然选择了3作为分母。

  ――夸克和胶子有三种色:红、绿、蓝。

  ――基本粒子的物理定律服从三种对称:C对称、P对称和T对称。其中C为电荷对称,P为宇称对称,T为时间对称。

  通过以上剖析,我们不难看出物理学尤其是基本粒子与三存在着许多密切而微妙的联系。这些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微观世界和整个宇宙。

  那么心理学与三有什么关系?心理学中也有三: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有三个: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治学有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说,做学问首先要高瞻远瞩,敢于独辟蹊径;然后就得呕心沥血地探索,艰苦卓绝地奋争;最后才能柳暗花明,品尝胜利后的幸福和快乐。此三境相当于情绪、意志、认知。《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猪八戒代表情绪;沙和尚代表意志;孙悟空代表认知。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相当于情绪,自我相当于认知,超我相当于意志。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重要的分支。

  ――孔子崇尚的三达德相当于认知、情绪、意志。《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他认为完美的人生应当这样度过:不断地追求知识,以至于不再对世上的事物感到困惑;真诚地待人如己,以至于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地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再畏惧任何困难。今天21世纪的人仍旧应该争取做一个内心充满善意,不懈追求完美,努力维护公正,完成内心超越的人。具体说来是:

  好学而不惑,智者能之。培智之道在于求真。人应有智德,就是要有智谋,在生活中能够不求一而求适,即不追求机械的目标,而着重掌握处事的时机、分寸,尽量作到从实际出发,顺应事物的发展,通权变。宏厚的人生艺术建立在博学多识的基础上,非一日之功,不断学习,才可能不断提高。智慧,是一种德性。

  力行而不忧,仁者能之。行仁之道在于博爱。人应有仁德,对他人万物应有爱心,这样才能心理沟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对我们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知耻而不惧,勇者能之。养勇之道在于自强。人应有勇德,就是具有为道义而献身的无畏气概。勇德还指处理事情应当果断,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才能战胜生活中的困难。优秀的人在智力上不一定都是天才,却必然是意志品质坚强之人。

  至于物理学中的三与心理学中的三有什么联系?还是个谜,我考虑了几十年仍不得要领。让我们继续研究“三”这个最小的奇质数吧。“三”真是太奇妙了,又如此简练,简直不可思议。


  简化事物的方法。

  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化,必须熟读精思,透彻了解问题,才能用通俗简练的话表述出来。在大学学到理论物理的麦克斯韦电动方程组会发现,一组共四个方程,又对称,又和谐,又美妙,又简练。

  简化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揣摩。这里说几点:一是扔掉无用的过时的东西;二是掌握科学,如我们不用记两个数的和是多少,掌握加法就行了;三是找到事物对称的方面,就可以简化事物;四是每次只决定和做一件事。其实,艺术和科学都讲究简化。

  有的人家住房面积不大,大家却觉得这个家活动空间不小,就是由于家具少,只留下必须的。有的人家住房面积挺大,却堆满东西,限制了活动,得不偿失。现在,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如果不注意鉴别、选择,会患上信息消化不良症和信息焦虑综合症。

  学习、工作、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抓住本质,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甲乙两个人相距24公里,他们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走7公里,乙每小时行走5公里。甲身边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走12公里。狗同甲一起出发,遇到乙时,狗就向甲的方向走,又遇到甲时,它又折转,往乙的方向走,直到甲乙二人和狗都遇到一起为止,问在这个过程中,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公里?”

  这题条件复杂,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会费时费力。能不能来个快刀斩乱麻?考虑到狗走和人走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24÷(7+5)=2(小时)

  因为狗的速度为12公里/小时,所以,狗走的路程是:12×2=24(公里)。

  这样思考问题又便捷,又巧妙。有时,一个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可以将其转化为几个比较小的问题,各个击破,这样就能化繁为简了。有时简化问题就是解决问题。例如,“学校有25名学生报名参加羽毛球单打淘汰赛,问学校要安排多少场比赛才可决出一位单打冠军去参加区里的比赛?”

  一般的算法是:首轮7人轮空,余下18人赛9场,共余9+7=16人;再8场、4场 、2场、决赛1场,一共是:9+8+4+2+1=24(场)。

  此题可以这样简化。既然是淘汰赛,25人中为了能有一名冠军,必须淘汰24人。而每淘汰一人就必须赛一场,淘汰24人,必须赛24场,即:25-1=24(场)。

  整个思维过程简洁合理。毫不拖泥带水。

  要记住: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台湾画家蔡志忠先生有一个收藏佛像的爱好。他在决定收藏佛像之前,就立志做一个不同一般的收藏家,所以,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木石泥铜的佛像俱收,而是选择了只收藏铜佛像,其他的一律放弃。这样,表面看来,他的收藏比什么古董都收藏的人家里似乎单调、贫乏。但他收藏了2000多个铜佛,其中有宋元明清的,已经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了,而他才花了不过几年时间。有的人用一辈子时间收藏,也没有做出什么名堂。关键是蔡先生敢于舍弃其他,才使他的金钱、他的心力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有一句名言:“在每个方面都杰出不是一个可行的目标。”学习中的简化是一种更高的、智慧的、合乎人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人不仅要会加法,有时也应会减法。放弃有时是创新的钥匙。在没有学会放弃之前,人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想解决所有问题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几十人的一个团体,只有一个第一名。当不了第一可以另辟蹊径。圣手书生萧让武艺比林冲是差远了,但他书法好,也就有为。他要一门心思练武,也永远在林冲后面很远的地方,何苦呢?

  人们不能快刀斩乱麻的原因之一是习惯性心理,这种习惯心理经常使问题得不到简化和解决。人的习惯思维是:“麻就得整理,怎么能弄断呢?”总这么想,其实,谁也没说过不许弄断。习惯性心理经常使人对简明的事理失去敏感性,反而采用繁琐的方法去做本可以简单处理的事情。例如,有人会花十几元钱去打的,去买比家门口菜市场只便宜几角钱的东西;有人会站着排几十分钟队坐公共汽车,只为车上能有个座位,就是不愿意在车上站15分钟。原来,这些人脑中“买东西便宜一点是一点”、“坐车有位子总比站着乘车强”的习惯性念头,使他们不能简化问题。

  学者张中行说过:“有一个可以用于一切人事的原则,其精义是,同样能取得需要的效果的多种办法,以最简单的那一种为最好。”

  我还发现:方向正确,则慢也是快;方向错误,则快也没用,反而更累。动物有时挺聪明的。大象去洗澡,不管多远,会一直走过去,中途不会去干别的。人却日理万机,似乎无所不能,结果经常一事无成。如果我们试试一次只决定一件事,只干一件事,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和喜悦。

  孔子讲学,简洁数语,即收点化之功;李准写文,追求“淡”的意境;齐白石认为作画方法的至境是“无法”;华罗庚介绍读书读到妙处是把书“读薄”。正是:

  学习精蕴在简化,因循守旧太逊颜。

  宇宙客观无限理,悉收简洁思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