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2013年“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 2013-09-05 来源: 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 发布者:ym

 

b9bc628415005269501b2ffb8c3a1a64.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主席乔治·克里斯多夫致辞


b36d022ba595833051beffba2fdd4a4d.jpg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做主题报告


df752c9a55b6e364f8073a30b59d97a3.jpg

印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秘书长迪兰德拉·巴特纳哥做主题报告

 

5ea63a30dfe6445acca119e04858fdd2.jpg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鹏做专题发言

 

096cfe685f526d999e99f9bd20923eb5.jpg

 

e0f4ab4446c1dd57f092114d8d9d70db.jpg

与会代表合影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实施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为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尤其在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形成了许多最佳实践案例。为汇集与分享亚太地区各国培养青少年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并为2014年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形成《十年计划》最佳实践案例积累素材,2013822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蓬莱市人民政府、蓬莱市教育体育局、蓬莱旅游度假区管委和北京教育学院等单位在第十一届中国蓬莱“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期间联合举办了“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蓬莱论坛。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与亚太国家的教科文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的专家,以及中国、印度、韩国、泰国、蒙古、尼泊尔、俄罗斯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鹏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作专题发言。

本次论坛内容包括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责任、途径与方法、最佳实践三个议题,分为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和交流研讨等环节,各参会代表在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共识。

 

一、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价值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新阶段,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人类来自自然,是大自然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近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是资源环境的制约,这种矛盾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的实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整个生态系统的退化制约了发展。为了实现“美丽中国梦”应该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为此,民间教科文运动应当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化,应继续执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并加强和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的教育交流,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的旨在促进全球教育的变革,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可持续发展未来所需要的价值观、能力、技能和知识的国际活动,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

印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秘书长迪兰德拉·巴特纳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把青少年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加以重视。他认为,青少年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教育的干预”,是为青少年提供一种生活的技能,让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青少年教育的目的是让青年获得知识、技能以及积极健康生活的能力。

北京教育学院张彦春副院长从国际教育项目(包括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阐释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在教师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首先是价值观的教育,它的核心是尊重;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是优质教育的必然诉求,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改善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使中小学、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社区以及企业能够应对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让我们对教育与学习进行重新思考的机制,并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同时,他还介绍了区域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经验,如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课题引领、教材开发、教师培训、教改实验、国际交流合作与重点学科建设六位一体的策略。

 

二、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责任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王远美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为基础的价值观教育,所以它是属于价值教育的范畴。从目前中国各地中小学来看,可持续发展教育主要由学科教师兼任,一方面他要承担学科教学任务,同时要承担可持续发展教育任务;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教师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准确把握,从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方面能力的提升。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赵学良从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经验的角度介绍了北京市丰台区通过“群体研修”提升教师在实施国际教育中教学能力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了“群体培训研修——学校主体实施——教师个性实践的三环节实践模式”。

蒙古代表介绍了蒙古正在实施的国家新型教学课程,以及国内的教学改革和为此开展的教师培训,提出:教师培训方面注重教学法的能力提升,培养教师能够使用新的课程,同时还应借鉴和吸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别经验促进新型教学课程的改革。

 

三、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鹏提出:建设节约型学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教育系统节约型学校建设推进策略包括调研推进策略、政策推进策略、组织管理策略、课能力建设策略、节约型校园建设策略、特色教育活动策略等方面。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人才培育的整体构建需要考虑目标、内容、过程、场域、效果评估等内容。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名师与名校长研究与发展中心郑彩华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是异曲同工的两个概念,二者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方面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诸多途径和方法都可以运用于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比较常用的途径主要可以包括:在学校开设专门的校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全校的课程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想,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以下多种方式:基于课堂教学的各种小组讨论与合作、主题辩论、角色扮演,基于现实问题的各种个人或小组或集体的调查、访谈、交流、参观、实践活动,各种模拟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等,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如互联网、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等探讨有关问题或参与一些相关活动。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教师发展研究室宋世云结合北京市海淀区的实践案例和大家交流了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小学课程实施中的模式:包括学科渗透模式、活动课程模式、综合实践模式、专题学习模式、主题统整模式、单独设课模式、国际交流模式等。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尚九宾从学校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利益相关机构的角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校推进模式,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国际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科教学、学生创意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三种方式来实施。

 

四、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佳实践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梁美智与代表们分享了该协会通过“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程”,推进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的实践经验。该学程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生活习惯及意识,鼓励他们改变现有的态度和行为,促进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程包括“通识教育”及“其它学习经历”,训练青少年能够从多元角度思考,理解环境、经济、文化、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程运用社区的资源,让学生可以参与由行业机构及合作伙伴提供或协助举办的讲座、互动工作坊、专题考察等活动。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通过自选学习领域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时事专题研习。

北京环境保护基金会联络部部长李笑萍与代表们分享了该基金会通过组织宣讲团成员到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开展宣讲活动;在全国高校、北京市中学、职高开展“留住一桶水” 社会实践活动;与有关单位举办中学生中英双语演讲比赛和小学生“我爱地球妈妈”演讲比赛;开展全国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奖评选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的系列主题活动。

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张砚介绍了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区域经验,成都市武侯区积极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以“顶层设计、科研推动,项目支撑,特色实践”为实施路径,全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王红光介绍了该校教师团队以“文物模型制作”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动手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课内外各种文物模型的实践。教师从古代陶器、古代建筑、古代青铜器、古代科技作品、古代雕塑等多维度入手,通过信息搜集整理、方案制定、动手实践、撰写解说词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提高信息搜集、跨学科学习、实践创新和表达交往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激发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尊重历史、关注社会、尊重环境和资源的意识,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朱军为代表们分享了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从环境、人口与发展教育(EPD)到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多方面的变化。她提出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科知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拓展社会、环境与经济等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专题,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借助问题任务的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实现终其一生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论坛共识

本次论坛以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题,在宏观上有对理论的认识,在微观上有对于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形成了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状况的立体诠释。经过交流与讨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代表各位代表对本次论坛的共识进行了总结: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体现,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所以也应该是全球伦理的核心价值。

第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面临多方面的危机,有人跟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跟社会之间的人文危机,人跟人之间的道德危机,人自身的心理危机,国家跟国家的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的价值观危机。这些冲突都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任务。

第三,开展与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而来改变我们经济发展的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内容,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

第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建立以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这也应当是全球伦理的一个核心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环境与资源的教育,也就是延续我们原来的EPD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多元文化教育,也就是国际理解教育,所以环境与资源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两个重点。面对生态发展所需要创造的和谐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发展所需要创造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两个重要的途径、重要的方面。

第五,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包括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专门课程与学科渗透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的结合等等。

第六,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校长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第七,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DESD)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2014DESD之后应该继续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所以民间教科文运动应该加强可持续发展的交流与研讨,共同来促进全球的伦理教育的深化。

地球自身是不需要保护的,需要保护的是人类自己。与会专家共同提议,应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化,为人类,包括我们当代人和后代人都能够持续的生存并且生存得更好而做出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