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1期: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在下降

发布时间: 2011-01-04 来源: 北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聚焦世界城市
世界城市教育体系的特征
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纵观当今主要世界城市,可以看出它们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教育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育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l        市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
以纽约为例,它的人力资本不仅存量很大,而且还表现出高素质劳动力高度集聚的特点。根据2006-2008年美国社区调查的数据,纽约州高中及以上人口比例84.1%,25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中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口比例为31.6%,研究生或专业学位人口比例为13.6%。
l        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发达
以巴黎和纽约为例。目前巴黎实施11年义务教育体制,免费教育年限为15年,学前教育普及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和高校录取率保持很高水平。纽约实施12年免费义务教育体制,教学质量优良,纽约州公立中学毕业生的SAT成绩在50个州中始终名列前茅。
l        高等教育资源密集
纽约有大学110所, 在校生59.4万人,大学入学率在2000年时已高达76.7%,为全美最高。伦敦是英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密集区,拥有大学40所,在校学生40万人,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口比例达到31%。东京拥有190多所大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集中了全国30%的大学生,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口比例达到27.1%。
l        高校具有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
纽约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多所位列世界著名大学100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共有132名教师和校友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伦敦拥有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进入世界100强的著名研究型大学。东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同样稳居世界著名大学之林。这些高水平大学为所在城市成为全球性的知识聚集、创新及输出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        高等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强
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大学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伦敦以其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吸引了全英三分之一的公共研究基金,从而使其在医药、生物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中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为英国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
l        教育国际化程度高
世界城市是国际学生和技术移民的主要流入地。伦敦国际人口在2000年时占到了总人口的27%,现在每年仍吸引国外留学生5万多名,英国的剑桥大学有18%的学生来自国外。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23%的学生是海外留学生。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决定区域和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的存量、强度和质量。世界城市必然具有高度发达的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0-10-26
东京校外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在东京,校外教育归属于社会教育,其设施、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行政管理均属社会教育范畴。青少年校外教育设施依据社会教育法而设置。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在发展校外教育的政策中,将其政策的重点设定为通过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加强社区教育和广泛扩充校外活动机会等措施来推进校外教育的发展。
l        校外教育的内容
在东京,校外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不在于具体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而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1995年,日本提出了21世纪青少年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生存能力”,学校教育要从灌输知识转向培养自学和独立等能力,校外教育也本着这一目标组织开展活动。因此,东京的校外教育内容突出了义务服务、环境教育和野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多以团体活动开展旨在通过团体的集体生活、学习和各种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关爱、独立、互相合作精神。而且,这种团体活动一般较少以学校为单位来活动,而是突出社区服务,以社区内的青少年为对象,尤其与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与经历相适应,因此,校外教育的开展更多地与青少年的自身成长经历相结合,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l        校外教育的特点
由于定性为社会教育,因此东京校外教育的机构设置并不是自成体系的,其社会教育设施是依据社会教育法而设置的,包括少年自然之家、青少年馆、青少年之家、青年馆、青少年中心、儿童馆以及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广场等。但这些机构及设施除对青少年进行校外教育之外,还要对社区成人开放,开展有组织的各种成人及社区教育活动。而其它一些社会教育机构及设施,如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也以多种方式开展校外教育,如在图书馆、公民馆开设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活动角、谈话室,也免费向青少年开放等。在东京,校外教育机构及设施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开放性,因此,它的服务对象广泛,教育资源共享,产生了较大的教育效益及社会效益。
另外,东京校外教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将青少年校外教育视为社区事业。为使青少年有机会参加各种校外教育活动,利用校外教育设施进行学习,东京市镇村教育委员会将社区活动信息数据化,形成学校、相关机构、校外教育设施的信息网络,在市镇村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各种校外教育的开展也主要是面向全社区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带有很强的社区特性和民间性。
摘编自《中国校外教育》2007第1
巴黎政治学院:面向社会底层家庭的优秀孩子招生
2009年11月10日,巴黎政治学院院长和法国政府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签署了一项巴黎政治学院与中央政府的四年期(2009-2012年)目标合同。根据这项合同,未来四年,巴黎政治学院将围绕三大主要工程进行发展:
完成学院学制课程结构改革,形成大学学院级?硕士级(包括所有职业学院和硕士课程)和博士研究院级三级课程体系;提高和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潜力;继续推动招生领域的“社会混合”政策。
所谓招生的“社会混合”政策,就是使更多出生于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有机会进入历来被认为是制造法国社会精英的最著名学府――巴黎政治学院。
在合同中,巴黎政治学院特别在生源的“社会混合性”方面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明确目标:从现在起至2012年的四年中,巴黎政治学院承诺,把招收新生中享受“社会标准奖学金”的学生的比例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
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非常重视巴黎政治学院的这一承诺,并在合同签署仪式上向法国的所有高等专业学院提出正式要求,希望它们以巴黎政治学院为榜样,面向社会底层家庭的优秀孩子招生,在各自学校中把享受社会标准奖学金的学生的录取比例都提高到30%。
注:法国的“奖学金生”是指可以享受按照社会救济标准颁发的奖学金的高中生或大学生。根据2008年法国政府关于“社会标准奖学金”颁发条件的改革,今后凡家庭年收入低于32440欧元的学生均可享受这类“社会标准奖学金”,而2007年享受同类奖学金的家庭收入要求是低于27000欧元。
根据凯育法语网相关资料整理 2009-11-10
海外直击
欧盟发布毕业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
欧盟最近针对毕业生就业能力与雇主偏好在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克罗地亚和土耳其开展了超过7000人参与的大型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雇主非常重视“软能力”,认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外语水平对求职者非常重要的雇主分别占98%、97%、96%和67%,认为这些“软能力”与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欧盟委员会主管教育、文化、多语言和青年事务的委员安吉拉•瓦西利乌女士(Androulla Vassiliou)说:“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雇主对求职者就业能力的评价包含了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欧盟委员会推出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就是要帮助欧洲人获得劳动力市场认可的资格和能力。欧盟委员会致力于帮助各成员国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同时为年轻人积极创造海外学习和工作的机会,这种经历会让年轻人获得雇主非常欣赏的就业技能。”
87%的招聘人员认为工作经验是求职者非常重要的个人资产。当被问及大学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时,39%的被访者提到专业实习应该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但是,只有12%的用人单位声称经常与大学就课程设计和学习方案开展合作。当被问及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最好方式时,51%的雇主对学生实习有强烈的倾向性,紧随其后的是直接从大学招聘新人。
调查显示,28%的雇主聘用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毕业生,18%的雇主聘用了欧洲以外的毕业生。41%的被访者称,雇佣海外的员工是因为他们想要最优秀的人才。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网站 2010-12-2
最新PISA报告:欧洲学生成绩略有提升
最新发布的PISA报告显示,欧洲学生的平均成绩与上次测试相比略有提高,但是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亚洲涌现出一些新的、卓越的全球教育中心更使得欧洲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准以保持在知识社会确立的现有地位。
欧盟委员会主管教育、文化、多语言和青年事务的委员安吉拉•瓦西利乌女士(Androulla Vassiliou)对最新发布的PISA报告表示欢迎,她说:“PISA是欧盟非常重要的资源,它促使欧盟委员会与各成员国一起努力,为了实现智慧与可持续增长不断提高教育质量。PISA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教育进步,而且还可以与世界上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进行比较。PISA调查能够暴露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我们可以知道今后该如何做以提升欧洲的整体水平。毫无疑问,最好的决策者都清楚地知道投资教育和充分利用资源可以确保未来的经济增长。这也是欧盟委员会将教育作为欧洲2020战略核心的原因。”
PISA报告中提到自2006年以来,波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学生在一些学科上取得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芬兰依然是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PISA建议芬兰今后可以在高质量课程和教师队伍方面重点投入,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PISA报告也强调了一些老问题,比如最优教育系统之间的差距以及国内最好的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距都比较大。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网站 2010-12-8
第二次卫星时刻”:美国声称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6日在北卡罗来纳州一所社区大学发表演讲时十次提到中国。他列举了中国在科研、教育等领域取得的种种领先于美国的成就,并以此与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作类比,声称美国人正迎来新的“卫星时刻”,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科研创新和教育的投入,否则美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落后的危险。
奥巴马第一次提到中国时表示,当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时,全球竞争将更加激烈。“赢得这场竞争的国家将是那些受教育工人更多,科研力度更大,道路、航空、铁路和高速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备的国家。而这些领域都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种子”。“几年前,当跨国公司被问及计划将在哪里建立新的研发基地时,80%的公司不是选择中国就是印度,因为这些国家重视数学和科学,也重视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
奥巴马还列举了中国在科研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奥巴马惊呼,美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在逐渐落后于其他竞争伙伴。如美国的大学生数量从世界第一降到第九;美国高中生毕业率仅列24个发达国家中第18位;美国大学的理工科专业毕业生总量仅占全球排名的第27位。他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残酷的现实是:在未来的竞争中美国有落后的危险”。
通过上述比较,奥巴马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卫星时刻’又回来了。”奥巴马将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比作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称正是当年的“卫星时刻”为美国敲响了警钟,促使美国加大对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最终美国不仅超越了前苏联,还开发了新的技术、产业和就业。他急切呼吁,美国必须像当年那样加大对基础设施、科研创新和教育的投入。
编译自美国白宫网站 2010-12-6
英国打造超高速宽带帝国
近日,英国发布超高速宽带计划,目标是到2015年让英国拥有欧洲最好的宽带网络。联合政府8.3亿英镑投入的超高速宽带计划的核心是让每个社区都拥有自己的数字中枢(digital hub)。联合政府希望通过社区数字中枢的建设刺激私人投资和竞争,并且在消除硬件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为企业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此推动英国经济的增长。英国联合政府认为一个安全可靠的超高速宽带网络对于公共服务的改善、高科技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超高速宽带计划的要点有:
l        本届议会任期内让每个社区都拥有自己的数字中枢;
l      在前期试点项目基础上再投入5000万英镑让超高速宽带覆盖农村及偏远地区;
l      通过增加共享渠道、新建房屋宽带预设等措施降低铺设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l        扩大移动服务范围。
英国电信在政府发布超高速宽带计划之前已经确认公司未来将继续推进偏远地区的宽带普及工作,争取让超高速宽带覆盖90%以上人口。
英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宽带市场,已经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超过70%的家庭使用宽带网络,将近50%的家庭在享受50Mbps的超高速网络服务。
编译自英国商务、创新和技能部网站 2010-12-6
澳IRU对于“高等教育经费审查”的建议
2010年10月26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部长克里斯?埃文斯宣布“高等教育经费审查专家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作为对《布莱德利高等教育评估报告》回应的一部分的全澳高等教育经费审查正式启动。此次高等教育经费审查的重点是“联邦拨款计划”(GGS)。
近日,澳洲创新研究大学联盟(IRE)对专家团提出建议指出,高等教育经费审查需要在三个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后,才能重点考虑一些问题:大学到底需要多少经费才能支持其基本运行,尤其是确保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来自政府和学生收入如何实现平衡?政府拨付给大学的经费如何根据招生数和其他因素进行分配?
IRU建议专家团对以下问题加以关注:
l        基础拨款的用途;
l        GGS与其他拨款形式的关系;
l        为大学的多样化、差异化提供支持;
l        应具备课程成本的数据;
l        为差异化拨款提供潜在理由;
l        学生贡献部分的结构;
l        学生的支付能力;
l        增加政府资助学额的潜在影响。
编译自澳洲创新研究大学联盟网站 2010-11-26
澳高校绩效指标框架引争议
上月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公布了作为分配绩效拨款重要依据的“高校绩效指标框架(草案)”,在高校中引起广泛争论。各大学都纷纷评论绩效指标的局限、评估方法的缺陷以及当前和建议使用的评估工具存在的瑕疵等。对此,澳大利亚创新研究大学联盟执行主管康纳?金认为,大学现在都迷失在各种问题之中了,当前更重要的是思考绩效拨款的目的以及大学如何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这些目标。
联邦政府引入绩效拨款有两个宽泛的目标:一是确保所有有能力的澳大利亚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二是确保大学提供的教育被学生认为是好的,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政府希望通过“绩效拨款”鼓励高校对于这两个目标给予更多关注并有动力实现这些目标。
因此,康纳?金教授希望大学不要沉浸在对政府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内涵的讨论之中,而忘记绩效拨款的真正目的。对于联邦提出的“高校绩效指标框架”,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让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更具差异化,允许大学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指标,其中一些高校使用的指标可以普及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指标。
第二,开发大量可用的彼此类似的绩效指标并动态使用这些指标,由国家或大学选择任意挑选其中的指标进行评估,以防止大学陷入对某个指标的片面追逐之中。
康纳?金教授希望联邦政府在制定长期的绩效拨款体制时考虑这两个方面,这样可以驱使大学少一些对于指标及其内涵的关注,而更多关注一些最基本的目标――公平的入学机会及优质的教育等。
编译自澳大利亚创新研究大学联盟网站 2010-12-1
澳大利亚学生的大学梦始于小学
近日,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公布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该报告是在一年一度进行的“澳大利亚大学生学习投入情况调查”的拓展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而成的初步成果,拓展调查的问题包括“学生什么时候第一次考虑上大学的事?”,“影响他们做出上大学选择的因素”等。该调查涉及澳大利亚55所高校的5.5万大学一年级学生。此次研究的完整成果将于2011年公布。
报告发现:大多数学生比通常预期的时间要早为上大学制定路线图。过去一直认为,人们是在15-16岁的时候做出上大学的决定的,但是调查却显示许多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考虑上大学的事,而女性比男性更早做打算
调查显示:43%女性从小学开始就思考上大学的事,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36%;从小学开始就思考上大学的事的留学生占48%,国内学生占39%。
调查中,有23%的学生第一次思考大学学习是在中学低年级;而22%的学生是在中学高年级;还有13%的学生是在工作以后;另外还有3%是在中学后的学习阶段,如TAFE或其他课程学习阶段开始思考上大学的事。
报告还发现:家庭对于孩子做出上大学决策的影响非常重要。在没有人曾上过大学的家庭中,只有54%学生在中学低年级时为上大学进行规划,而在有上大学史的家庭中,这一比例达到72%。与父母没有文凭的学生相比,父母拥有大学学历的学生更有可能在幼年就为大学进行规划,各自的比例分别为48%和30%。
对于以上发现,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高等教育研究主管、报告的作者之一哈姆希?考茨教授认为:如果要实现联邦政府提出的提高澳大利亚人的大学参与比例,尤其是来自代表不足社会的群体的大学参与比例目标,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早对学生做出上大学的抉择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他们的预期并加深他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0-11-24
新加坡教育体制:从“优秀”迈入“卓越”
近日,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了一份探讨全球优秀教育体制如何持续进步的报告――《全球进步最快的教育系统如何保持持续进步》。这份报告是2007年报告《全球最优秀的教育系统如何成为最优》的后续报告(07年报告分析了高绩效的教育系统的共同特征),报告指出,当前新加坡教育体制正从“优秀”迈向“卓越”阶段。
报告认为新加坡的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末,争取“生存”是教育政策的主要基调;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加坡教育趋向“讲求效率”;1997年至今,新加坡教育已逐步摆脱一体化模式,更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别才能。
麦肯锡报告将新加坡教育的稳健发展归功于四个原因――在适当的时候针对环境和时代需求做出改变、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序培育学校管理人才以及新加坡稳定的政治环境。
报告非常认可新加坡为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如为教师和校长制定了领导、教学和教育专家的不同职业发展轨道;只录取每一批大学生中最优秀的三分之一加入教师行列;把现任教师每年的培训时间增加至100小时;为学校管理人才制定导师制等。与此同时,新加坡也不忘培育教育界未来领袖的重要性,和其他19个教育体制相比,新加坡拥有最完善的甄别和培养有潜质的领导人才的体系。
除了新加坡,麦肯锡报告还调查了亚美尼亚、美国公立学校系统、美国波士顿、智利、英国、加纳、香港、约旦、拉脱维亚、立陶宛、美国加利福尼亚、印度中央州、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加拿大安大略、波兰、德国萨克森州、斯洛文尼亚、韩国、南非西开普省等20个教育体制。
编译自新加坡教育部网站 2010-12-1
海外信息一览
美国黑人学生学业差距比想象更大
日前,美国民间机构“杰出城市学校”发布报告称,黑人男孩与白人同学的学业差距比想象的更大。只有12%的四年级黑人学生阅读达到熟练水平,而白人男孩有38%。只有12%的黑人男孩数学达到熟练水平,而白人男孩达到44%。黑人男孩在数学测试中的平均成绩比白人少30分以上,实为三个年级的水平差距。黑人男孩高中辍学率是白人男孩的两倍,黑人进入美国大学读书的比率也较低,只占美国大学生总数的5%,而黑人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12%。有关统计数据来自美国2009年“全国教育进步评估”,该评估针对四年级与八年级学生进行全国统一的数学与阅读考试。
贫困是黑人学生学业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研究发现,黑人男孩与白人男孩的学习表现差异不能简单归因于贫困,因为贫穷的白人男孩并不比来自非贫困家庭的黑人男孩学习差。
实际上,美国教育界也一直有专家呼吁关注种族间的文化与家庭教育差异,但由于强调文化差异有“种族主义”之嫌,这并没有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黑人男孩的学习差距从学龄前阶段就已经开始。哈佛大学学者费格森认为,这与诸多社会历史因素有关。为此,教育界可能需要探讨一些以前不愿谈论的话题,如家长在孩子2-4岁时开展家庭教育方式,包括他们与孩子说多少话,以什么方式说话,如何执行纪律,以及如何鼓励孩子思考并发展自主意识等。
为改变黑人学生学业落后的状况,报告还呼吁白宫召开专门会议,鼓励国会向学校更多拨款,建立黑人辅导老师网络。不过,这些建议恐怕一时还很难被政府采纳。美国教育部门当前的改革重点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关闭“失败学校”,扩建特许学校,提高师资水平等,种族差异尚非重点关注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11-13
中国首次超过了印度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日前,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了《2010门户开放》报告。报告指出,2009至2010学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为12.8万人,比上一学年增加了30%,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19%,首次超过了印度成为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继中国之后,印度、韩国、加拿大、中国台湾和日本分列留学生来源国家和地区的前几位。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国际学生10大输出国家和地区中有5个生源减少,唯独中国猛增3成。
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艾伦?古德曼说,“中国成为最大留学生来源国的一大原因是本科生人数增加很快。许多国际学生到美国是寻求研究生教育,中国在本科生人数方面大大领先。”中国学生在美学习最多的专业依次为商科、工程、生命科学、电脑和社会科学。
国际教育交流并非单向流动。《2010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08―2009学年,美国前往中国留学的学生有13600多人,比上年增加4%,中国是美国学生前十大留学目的地中唯一的亚洲国家。美国总统奥巴马09年底访华时曾宣布了扩大教育交流的动议,希望在未来4年内派遣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11-17
大学教育费用急剧增长 美国六成大学生举债上学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12月1日消息,皮尤研究中心近期最新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美国现在举债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比十年前增加了不少,大学生欠债的比率从1996年的52%上升到2008年的60%。
报告指出,在私立和营利性大学中,举债读书的学生最为普遍。大学生的欠债金额远高于过去。2008年获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平均每人欠债1.5425万美元,较1996年的1.0138万美元,增长了50%。此外,就读两年制大专学位或证书的学生,债务也有所增加,从1996年的3318美元激增为2008年的6649美元。
文章称,受过高等教育可以获得较好、较安全的工作和较高的薪水。但过去十年期间,大学教育费用急剧增长。对此,专家指出,如果学生欠债太多,这种教育投资可能得不偿失。
摘编自环球网 2010-12-2
俄罗斯将在五年内拨款1370亿卢布发展教育
近日,俄罗斯联邦总理普京在俄罗斯政府主席团会议中表示,2011至2015年俄罗斯将拨款1370亿卢布发展联邦教育计划各项措施,其中530亿卢布将由联邦预算支出,670亿来自联邦各区预算,另外还将吸引170亿预算外收入来源。
普京补充说,在该计划框架下,相当部分的资金将用来发展“资优儿童教育”,并建立联邦大学附属优秀青年发展中心及研究型大学附属远程教育学校。同时将持续更新联邦各大专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还必须详细拟定并执行300多项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且影响全国经济科技发展前景的新型专业教育计划,特别是培育能源效率、核技术及制药领域的从业人员。
摘编自《台湾教育部电子报》2010-12-2
日本中小学管理人员希望降任者创新高
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一项“公立学校教职员工人事行政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度,日本公立中小学中一些担任校长、副校长管理职务者表示希望降任普通教师的多达223人,比此前人数最多时的2008年度增加了44人,创历史新高。该项调查由都道府县各教委实施,日本全国公立中小学89.72万名教师接受了调查。
这些学校管理者谈及希望降任的主要理由时,107人(48%)是因为“健康上的原因”,另有59人(26%)是因为“职务上的原因”,感到身体、精神上以及管理业务方面难以负重的情况也不少。
另一方面,日本全国被认定指导能力不足的教师为260人,比上年度减少了46人。这是自2004年度(当年566人)以来连续5年持续减少。文部科学省的官员分析指出,这是各教委让那些没有达到认定标准的教师及早进修的成果。在指导能力不达标的教师中,任教20年以上的老教师占60%,尤其是50多岁的老教师占到了44%。文部科学省的官员分析称,年龄大而固执己见是导致这些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此外,过去1年内还有317名新任教师离开教师岗位,也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因身体不适和不适应教师工作而自愿离职者达302人,占了大多数。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0-11-17
新加坡重申不强制学前教育
近日,新加坡内政部兼教育部政务部长马善高在国会上回应有关学前教育的动议时重申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一贯看法:为了避免趋向“小学化”,学前教育应继续保持百花齐放的现状,更不宜成为强制性措施。
国会上,有关专家提出一项议题,促请政府全面检讨学前教育,并就正规教育的连续性、收费标准及平等机会等方面深入研究。提议认为,政府应确保教育能继续扮演缩小社会阶级差距的成效,让新加坡孩童在进入小学时,尽量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同时建议教育部应该考虑为幼儿园设定核心课程、统一幼儿园最高收费以及立法强制学前教育。
对此,马善高指出,虽然一些教育学者认为,接受恰当的学前教育可为孩童带来长远利益,但有关当局也没有忽视其他专家的看法,那就是避免学前教育过于系统化,并成为主流教育的延伸。
社会学专家郑宝莲也支持马善高的意见,认为立法强制学前教育不能根除新加坡孩童之间的不平等,她说:“对于那些拥有家庭环境优势的孩子来说,即使我们让学前教育变成强制性,也无法除去他们享有的文化资产优势。而如果学前教育变成强制性,拥有更多资源的家长只会在下课后安排补习班,而更多人也会让孩子从更小的年纪接受正式教育。如果我们不小心处理这个课题,到头来下一代将付出代价,他们将失去童年。”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政务部长符喜泉也强调,孩童是否能接受学前教育,关键取决于父母的责任感。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11-25
专家视点
现代大学制度要建三个机制
如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谈松华指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总体而言即积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高校自主办学的制度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其关键在于建立高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这种机制大体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衡的部分:
一是逐步实现政校分开,确保高校独立自主办学的法律地位。高校依法治校,政府依法治教,高校去行政化。
二是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从权力结构而言主要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协调与制衡;从组织结构而言是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制衡;从利益结构而言主要是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之间权益的协调与制衡。
三是建立和完善高校与社会双向参与互动的机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资源;社会有关组织向学校开放,让学校的智力资源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
摘编自《钱江晚报》2010-11-25
 
41.jpg
 
 
深度调查
 
我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显著提高
11月25日,中国科协在京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问卷、入户、抽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18至69岁公民,共发放问卷近7万份,有效回收约6.8万份。
调查表明,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这个比例比2005年的1.60%、2007年的2.25%提高显著,但是,这一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说,差距至少在20年。2008年,美国的这一数据达到25%。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测量是根据三个指标测定的:对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测度;对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的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经过综合测算,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3.27%。其中,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
调查还显示,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0-11-26
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在下降
国民体质就是一个国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韧性和体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标的一个均值。从1990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
在2000年完成的一次监测中,我国青少年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均全面下降。反映柔韧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和1995年相比,7-12岁下降0.4厘米,13-18岁下降1.8厘米,19-22岁下降2.5厘米;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最大下降2.3厘米;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1000米跑下降更为明显。13-18岁中学男生女生的1000米、800米跑的平均水平下降9.6秒、12.6秒,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也没有一个是上升的。
今年初公布的一组最新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的国民体质再次下降。从最能反映体质的肥胖和近视状况就可见一斑。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1/4为胖墩儿。较之2000年,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
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国民体质排名中,荷兰、丹麦和德国排在世界前三,韩国排在第24位,亚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亚洲第二。中国排在第32位,亚洲第三。
摘编自《长江日报》2010-11-29
责任编辑 邹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