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25期: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革命”新进程

发布时间: 2011-11-10 来源: 发布者:ym

1.jpg

海外直击

欧洲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欧盟委员会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不管是欧洲本土还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学生,逐渐倾向于把欧洲作为留学目的地,欧洲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研究还发现,比较而言,欧洲各国的师生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也很高。过去十年,欧洲师生的国际间流动有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

欧盟的这项研究覆盖了32个欧洲国家,除欧盟成员国以外,还包括土耳其、挪威、冰岛、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l      欧洲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大:2006-2007年,欧洲32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注册人数约为150万人,占全球留学市场份额的50.9%,这相当于全球每两名留学生中就有一名在欧洲留学。

l      1998-1999年至2006-2007年,欧洲32国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出现急剧增长。总体来看,平均增长率达到82.3%

l      外国留学生的急剧增长主要是来自欧洲以外的学生的大量涌入。2006-2007年,欧洲32国的外国留学生中大约有58%来自欧洲32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l        欧洲32国的国际交换生中有85%32国区域内的交换生,不属于该区域的交换生很少。欧洲32国区域内留学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从1998-1999年的82.2%提高到了2006-2007年的85.5%

l        “伊拉斯谟计划”在促进欧洲学生流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2007年,欧洲32国的外国留学生中约有1/10是该计划的受益者,而且32国区域内留学的学生中有1/4得益于该计划。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网站 2011-10-20

OECD发布最新《生活质量报告》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你的健康状况如何?你每天是否花费了足够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当你需要的时候,你的朋友是否会在你身边?你信任你的邻居吗?整体而言,你对你的生活有多大的满足感?1012OECD公布了最新报告《生活质量》(How’s Life?),该报告提供了一份全球41个国家人民的全景生活画卷,它对人们生活的11个方面进行了评估,范围涉及收入、就业、住房以及健康、教育和环境等,是OECDGDP之外,试图设计新的衡量标准来评估人们幸福状况,以便全面反映一国民众的生活满意程度的又一努力成果。

在一个习惯以GDP数据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时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节节上升,现在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在41个参加生活满意度调查的国家之中排名却是倒数第一,而丹麦、加拿大和挪威位居前三名,美国居第12位,排在最后但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有匈牙利、印度、爱沙尼亚、俄罗斯等。

OECD秘书长古里亚说,在许多国家面临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的时候,一些人可能认为现在需要关注的不应该是生活质量而应该是如何推动经济增长。但古里亚强调:我坚定地认为,现在,甚至是在两年前,我们就有必要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保持更加开阔的视野。古里亚的理由是,增长这个习惯的思考方式是不够的。目前的政治环境虽然很艰难,但除了考虑收入水平之外,还应该确定一些核心目标,如公民的福祉、拥有的机会和保护社会与自然环境等。

OECD的这份关于生活质量的报告是在今年5月份启动的,但是有关的分项调查已经在10年前就展开了。这份报告中的重要发现如下:

拥有一份工作是构成幸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整体而言,OECD成员国的就业率南欧国家相对低,而北欧国家和瑞士相对高。韩国、墨西哥和挪威的长期失业率几乎为零,而在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和西班牙,失业率达到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卢森堡人毛年收入最高,也是欧洲就业安全感最强的国家。

南非和韩国人每天通勤的时间最长,而爱尔兰、丹麦和瑞典通勤时间最短。花在上班途中的交通时间是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不到30%的欧洲工人对于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感到满意;儿童的幸福强烈受到家长在工作与花足够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之间平衡能力的影响。

新西兰和葡萄牙人最善交际,超过75%的人每周至少一次朋友聚会或家庭聚会,而波兰、法国和匈牙利人社交活动最少。社会沟通显然会让人们幸福,拥有广泛而富有支持性的社交网络的人也更健康,寿命长,更可能有工作。

瑞典人、芬兰人和丹麦人很少抱怨国家的绿色空间,而超过三分之一的意大利人和土耳其人对获得绿色空间的机会感到不满意。接触绿色空间和健康的物理环境是优质生活的关键驱动因素。

挪威、芬兰和丹麦人在政治方面最积极,超过60%的人在过去一年接触过一名政治家,写过请愿书或示威过,而土耳其、葡萄牙和俄罗斯人对政治最不积极。民主参与有助于人们对社会做出贡献

编译自OECD网站 2011-10-12

美国的教师准备方案需要“天翻地覆”

日前,美国教育部长邓肯在讲话中提出,要花大力气完善现行教师准备方案,目标是为每位教师提供他们所需的高质量的准备和支持,由此每位学生才能够拥有他们应当拥有的合格教师。

未来十年,美国将有160万名老教师退休,160万新教师将替代他们的位置。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这将为美国的教育系统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和一次绝佳的机会:如果在准备、招聘和保留优秀的教师上取得成功,将可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公共教育,为每个美国孩子成功提供更大保证。

数据显示,美国当前62%的新入职教师对于应对课堂教学还没有做好准备,只有一半的教师候选人接受了实习训练,极度贫困的学校中只有15%的教师是高校毕业生的前三分之一优秀者,很多地区的科学、工程、数学和特殊教育等高需求学科师资不足。

邓肯指出,几十年来,美国教师准备方案在界定哪些措施对学生有好处,哪些措施需要改进方面没有反馈的路径,教师准备方案基本上是在黑暗中操作,无法获得有意义的改进信息,这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下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美国的教师准备需要“天翻地覆”,即更多关注选择性、问责制并强化临床实践。邓肯强调,一个好的反馈路径和问责系统将会及时识别出高绩效的教师准备方案并有助于扩大其规模,而这必将促进正在实施的准备方案的自我纠正和改进。

根据美国教育部网站相关信息编译整理 2011-10-16

英国高等教育十年回顾

1017,英国大学组织(Universities UK,简称UUK)公布了英国高等教育十年回顾的研究报告,对2000-2010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这份报告不仅从学生数量、学科领域、资助体系等方面梳理了十年来的变化,而且探讨了如何让高等教育为英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报告显示,过去十年,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扩张非常显著。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l        英国高等学校的学生数约为250万人。过去十年,学生数量急剧膨胀,增加了28%

l        过去十年英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变化和趋势体现在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上。非欧盟留学生人数是十年前的两倍多。

l        英国高等学校吸引了40多万留学生,成为英国经济创收的主要部门。

l        过去十年,女学生一直占据数量上的优势。2009-2010学年,女学生的比例达到56.6%

l      十年间,全日制研究生人数增加了73.1%,而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仅增加了28.5%

编译自英国UUK网站 2011-10-17

牛津大学校长声讨英国高等教育改革

牛津大学常务副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日前表态,如果英国高等教育无法摆脱目前遭遇的困境,英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声望和地位将会被其他竞争者所取代,英国将再也无法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和学者。

安德鲁说,政府削减高教经费和限制留学生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牛津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声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把目光投向了能提供更好资助条件的海外大学。除此之外,限制留学生签证也对大学的学术繁荣造成了危害。不仅牛津大学的问题如此,英国所有的一流大学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和威胁。

安德鲁认为,英国与其他竞争者之间在学生资助方面的差距是导致学生流失的唯一的最主要的原因。而对留学生签证的限制不仅有损学术而且伤及财源。安德鲁还指出,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纷纷加大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对科研的投入,而英国政府则一直停滞不前。

编译自英国《独立报》2011-10-5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革命”新进程

1014,澳大利亚教育、学前儿童发展与青年事务部长理事会((MCEECDYA))第十二次会议在墨尔本召开,会议作出了有关全国基础教育及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决定。

l        学前教育

发布了《全国教育与保育服务章程》,这是学前教育质量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澳大利亚第一个针对学前儿童发展及保育部门的监管体系。

签署了《学前儿童教育全国合作协议》。部长们就一些调整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如自2013630日起,毕业的幼儿教师必须经过三年的培训;为了实现全国合作目标,可以考虑实施学前远程教育计划;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应该针对性降低收费。

l        国家课程

部长们签署了从k-10年级英语、数学、科学、历史等国家课程的成绩标准,这是澳大利亚实施第一个中小学国家课程进程中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l        在全国统一收集残疾学生数据

部长们已经同意2012年制定详细计划,进行全国中小学残疾学生的数据收集,这一信息将弥补全国学校数据中有关残疾学生这一处境不利群体信息的不足状况。

l        在全国进行统一的教师注册

201311日起,注册的教师将基于全国教师标准,依据全国统一办法进行注册,这是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革命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编译自澳大利亚教育、学前儿童发展与青年事务部长理事会网站 2011-10-14

澳大利亚区域性大学结成正式联盟

近日,由澳大利亚六所区域性大学(regional universities)合作形成了一个新的部门游说团体――“区域性大学网络”,该团体由巴拉瑞特大学副校长大卫?巴特斯比出任主席。

巴特斯比教授说:促使我们合作的不是出于政治意图,而是高等教育部门日益增长的合作机会,例如政府推出的5100万“合作研究网络计划”,通过资助合作来提升区域性大学的研究形象。他指出,通过充分利用我们集体的资源和能力,成员校能够为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从而促进全国的繁荣和发展。

新联盟包括中央昆士兰大学、南十字星大学、巴拉瑞特大学、新英格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和阳光海岸大学等六所大学。“区域性大学网络”的建立旨在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并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加强和促进区域性大学对于区域和国家发展的贡献,同时增强区域性高校的能力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该联盟成立后,澳大利亚只剩下少量大学没有结盟。

注:澳大利亚目前的大学联盟包括:八校集团(Group of 8)、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盟和澳大利亚创新研究大学联盟。区域性大学(Regional Universities)包括新英格兰大学、巴拉瑞特大学等十三所大学,主要为澳大利亚培养区域服务所需的各类人才,这些大学的校区主要位于人口相对较少的小城市或边远地区。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10-15

影响留学目的地选择的三大影响因素

近日,“澳大利亚教育国际”(AEI)公布一项最新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课程质量、学费和生活成本是影响外国学生留学目的地选择的三大影响因素。

此次调查“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共走访了六个国家的潜在学生、家长、代理机构及校友(包括中国),让他们说出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中选择留学目的地的理由,得出了上面的结果。

AEI报告中得出的结论似乎与“奈特签证制度检讨”中提出的简化签证流程,取消要求大学生必须事先证明财政充足这一条件等建议不一致。同时也与澳大利亚的大学一直抱怨的对留学生的事先财政证明规定阻碍了签证过程,成为吸引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最大障碍不一致。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10-19

澳大利亚将对留学生进行移民跟踪记录

在近日召开的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大会上,“移民与公民局”高级官员库科克宣布了一项旨在密切大学与移民局关系的新制度――未来大学将被告知所招收留学生的各项记录,包括签证拒签率、签证取消情况和滞留率等,大学将第一次对留学生的移民跟踪记录有所了解。

根据刚通过的“奈特签证制度改革”,大学从明年开始,在招收留学生时将拥有更多自由,同时也担负更多的责任。移民与公民局将监测通过简化签证流程进入澳大利亚的学生与签证条件是否一致,如果发现任何问题,移民局将直接联系大学。如果大学在与移民局进行意见磋商后,仍有大量学生不符合条件,他们的学生今后将不再有机会进入简化的签证流程。

同时,大学为了享受简化签证流程,还必须提交一个移民局能够接受的计划,计划中要包含留学生招生数量意向、大学对代理机构的控制、提高英语入学标准的策略以及如何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钱在澳停留等内容。

库科克说,目前,澳大利亚处于留学生教育的关键历史时刻。在2005-2009年间经历了留学生学生数量爆炸性扩张后,澳大利亚“净海外移民”的增长主要来自留学生。在2008-2009年间,留学生占到总的净海外移民的41%,而同年使用临时签证到达的人是离开的人的四倍。学生签证急速增加,他们中许多人的目的是获得永久签证,学成后不准备回国,这对于我们的国际教育部门的可信性带来巨大的压力,也给住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对一些重要项目的支持带来压力。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10-18

印美教育峰会召开:教育伙伴关系深入

10月中旬,印度-美国高等教育峰会召开,会议由印度人力资源部长卡皮尔?西巴尔(Kapil Sibal)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共同主持,300多名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峰会。

印美双方在这次峰会上就加强高等教育合作达成很多共识,并于会后发表了印美高等教育合作联合公报。联合公报中称,印美两国将在科学、工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开展优先合作。但是印美两国也意识到,在网络安全、能源、环境、健康和农业方面,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

印美双方同意每年轮流开展高等教育对话,与政界、学术界、企业界代表共同磋商高等教育合作计划。印美两国均表示,非常欢迎私营企业在加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印度方面为了实现预期合作目标,将会搭建印美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为师资培养和海外交流提供支持。印度政府计划先资助1500名教师和年轻学者到美国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深造。

编译自印度教育新闻网 2011-10-14

新加坡教育部重组以贯彻新教育方针

为了更有效地贯彻“以学生为本,价值观为导向”的教育方针,新加坡教育部将进行重组,以加强和深化教育结构改革,提升教育部为学校提供有效支持的能力。

1215起,教育部将增设三个教育副总司长的职位,同时设立新的学生发展课程司,将加强高级管理团队的阵容,以更好地进行学校、课程和专业发展这三方面的规划工作。

教育部还将成立“学生发展课程司”,以更好地协调体育、美术、品格与公民课程、辅导和课程辅助活动的规划。“学生发展课程司”会与学校配合,共同创新品格与教育课程。

此外,教育部也将设立“计划协调办公室”与“教育伙伴办公室”。“计划协调办公室”旨在加强教育部各种项目的协调与融合,而“教育伙伴办公室”则支持学校推广与家长的沟通,加深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编译自新加坡教育部网站 2011-10-14

海外信息一览

欧盟报告:关注青少年阅读困难问题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一份题为《欧洲阅读教学:内容、政策与实践》的研究报告。经过对31个国家(欧盟27个成员国和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土耳其)的调查研究,该报告认为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有提高公民文化程度的政策,但普遍缺乏对阅读困难群体的关注。报告还分析了影响3-15岁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1/515岁欧洲青少年有阅读困难。针对青少年阅读困难问题,专家认为如能尽早发现并鉴别,就可能更有效地应对,强化训练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尤其见效。但是,目前欧洲大多数教师都未受过专门培训,只有爱尔兰、马耳他、英国和5个北欧国家为学校配备了专门的阅读专家。

报告特别提出,目前欧洲的阅读指导政策一般针对普通大众,并未集中关注有阅读困难的群体,如男学生、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和移民学生。因此,应当鼓励阅读材料的多样化,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欧盟曾提出要在2020年前将阅读能力较差的人口比例从20%减少到15%以内。目前只有比利时(弗拉芒区)、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和波兰达到此项指标。欧盟教育、文化、青年和多语言委员瓦西利乌指出,欧洲有很多青年人仍然缺乏基本的阅读和书写技能,这将使他们面临被社会排挤的危险,就业更加困难,最终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摘编自《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9

美国大学毕业率停滞不前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致力于提升大学毕业率的华盛顿非营利组织“完成美国大学教育”(Complete College America)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大学的入学率虽然一直呈现稳定成长,但毕业率依旧停滞不前。

这项与33个州合作完成的报告显示各州有多少大学生获得文凭,报告中并详细列出学生当初是否注册二年或四年制大学,以及全时或兼职学生。这项研究结果的数据十分惊人,以得克萨斯州为例,每100名公立大学的注册学生中,有79人就读小区大学,但仅二人准时获得两年制学位,甚至在四年后,也只有七人毕业。其余21人是注册四年制大学,只有五人准时毕业,八年后也仅有13人获得文凭。

目前联邦教育当局统计的资料主要针对首次注册全时的学生,但该报告显示,每十名公立学校的大学生,即有四人选择兼职,而毕业率更是低于四分之一。报告指出,大学兼职的学生,可在六年内获得学位的比率,不到五分之一。报告中说:“时间是完成大学教育的敌人,拖得愈长、阻碍就愈大。”

报告建议各州采取资金激励方案,以促使各所大学更注意学生的毕业率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011-9-29

英国或出现新一轮院校升格潮

英国联合政府8月初发布的政策提议建议,将可升格至大学的专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生数量下降至1000人,其中攻读学位的学生数量下限降至750人。如果这一政策得以实施,预计将有约14所专业院校升格为大学。此项政策是践行7月发布的高等教育白皮书关于增强教育领域竞争性和多样化的承诺的具体措施之一。

按照现行规定,一所英国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至少在4000人,且其中攻读学位课程的学生至少应有3000人。目前的英国院校中有十多所专业院校在教育质量、科学水平等方面达到大学标准,但因为专业领域限制,学生数量无法达到要求,在现行规定下无法获得大学地位。这些学校主要是师范、农业、艺术等学科的专业院校。

各方对于此次院校升格建议褒贬不一,但总体持赞成态度的更多。白金汉大学教育与就业研究中心主任阿兰?斯密瑟斯担心过于集中的学科门类使这些学校无法提供与传统综合大学相同的学习环境。对此,纽曼大学学院校长彼得?卢泽尔辩驳说,更小的规模使他们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即便是英国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其具体运作采取的也是传统的学院制。

上一次的英国高校升格潮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工党执政期间,60多所院校升格为大学,其中多为工科院校。

摘编自《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9

法国人如何看待世界大学排行榜

近年来,法国人之所以对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和其它各类排行榜抱有一种战战兢兢的畏惧和无可奈何的不服情绪,是因为法国的大学在这些排行榜中的名次使不少法国人觉得有点“颜面无存”:与美国和英国的名牌大学相比,法国综合大学的排名处于明显落后地位。

虽然有人以法国综合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体制并行以及科研组织体制不同为理由对这一状况提出辩解,或对排行榜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但总体上来说,这些排行榜,尤其是上海交大排行榜已渐渐地成了法国高等教育界所熟悉或所承认的参照。特别是2007年以来,法国政府利用世界大学排行榜刺激?甚至“鞭挞”学校,作为推行其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一个借口和工具,久而久之,使得“大学排行榜”这一概念不仅渗入高等教育界,而且也渐渐在媒体乃至公众舆论中“扎了根”。

法国参议院曾以计划专题委员会名义于2008年发表过一份“关于高等教育排行榜的挑战”的咨情报告。根据这项报告,法国各综合大学领导人中,70%人认为上海交大排行榜“有用”,60%校长已把改善本校在该排行榜中的名次作为明确的目标,而且有80%学校都已采取了“具体措施”。

当然,也有人提醒,不应把排行榜当作一种机械的工具,不然,便有可能形成投机泡沫,特别是当那些因排行名次而获得学生青睐的学校最终被发现其知识产出与其声誉不相称的情况下,这种投机泡沫便会发生。法国现任高等教育部长罗朗•乌基耶比表示,“上海排行榜”虽然起到了唤醒我们自己的作用,但也不能因此而陷入盲目崇拜排行榜的极端之中。

此外,在法国,不少人还认为目前尚无一项公正的大学排行榜,而这恰恰也是欧盟委员会推出的“U-multirank(多标准大学排行榜)”计划试图因应的一项挑战。据法国高等教育部长乌基耶透露,欧盟的这项“多标准大学排行榜”的第一版将于2012年底或2013年初问世,而欧盟排行榜的目的,是对大学提供一种更为人性的?不同于上海交大那种过于英美化的视野。

摘编自感觉法兰西网站 2011-10-7

德国在欧盟国家中学生流动规模最大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消息,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某统计公司的大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前往世界各国学习的德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其他欧洲国家,在德国学习的国际学生人数也在增加。

2008年,在国外学习的德国人超过10万。高等教育统计研究员乌尔里希?霍布莱因透露,“本科专业是经济和社会科学的学生更多地选择到国外学习硕士课程。而工程学的学生出国有更多的限制。”他还介绍,去英国留学的德国学生较多,但也有很多德国学生选择奥地利、法国、荷兰和瑞典继续学习硕士课程。

2009-2010学年,共有18.1万国际学生在德国高校学习,本科生中近1/10是外国人。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东亚和东欧,其中中国、俄罗斯、波兰和保加利亚四国的学生人数最多。西方国家如法国、奥地利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赴德国留学感兴趣。在专业方面,工程学相关专业最受欢迎,人数是其他学科总数的两倍。

摘编自《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第9

韩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51%

日前,韩国《朝鲜日报》委托自由先进党国会议员就32.174万名4年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的8月份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去升学或入伍的人,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只有14万多人(51%)。这些人的工资分布情况,月薪1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518元)左右的占最多,为48.9%,月薪不到100万韩元的竟然占13%。大部分人是在便利店打工或做实习生。

韩国建国大学教授金元植(Kim Won sik)说:“向社会迈出第一步的大学毕业生生活在阴影之中,有的找不到工作,有的则领取低廉的工资。这并非个人原因,而是社会结构性问题。这样的现实无法给年轻一代带来梦想。

摘编自现教传媒网 2011-10-19

专家视点

教育应率先转变“增长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褚宏启教授1027举行的“教育领导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呼吁,30年来我国教育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规模扩张方式发展,其积累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当前教育应率先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内涵建设,保证教育的质量,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褚宏启表示,目前的教育体系结构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矛盾。一些地区出现的“用工荒”本质上是“技工荒”,表明劳动力结构和人才培养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盲目和重复,导致未来劳动力市场很容易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他认为,教育发展方式还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在研讨会上,他展示了一张某中学教室的照片,黑板正上方贴着大字标语:“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与此相对应的一组调查数据是,2010年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7小时37分,而且平时与周末差异不大,比2005年的8小时59分减少了近1个半小时。再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北京某著名高校本科生体质检测,1/4的学生不及格,优的仅为0.05%。他表示,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升学率,忽视身心健康的教育模式,将使学生素质不能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他建议,我国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当尽快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财力物力资源投入、时间投入(师生加班加点)和强化考试技能,转向主要依靠教育结构优化、学生培养模式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和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的轨道上来。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2011-10-27

 热点聚焦

留学低龄化成普遍现象

今年,北京市高考人数和去年相比降幅约为10%,除了适龄学生和复读生人数减少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部分考生选择了弃考留洋。在留学热潮的带动下,目前北京约有近10%的中考毕业生选择国际高中。业内预计,今后这一比例还将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以超过20%的速率增长。在北京、上海等地增幅更达30%在境外留学人数已达127.32万,相当于一座二线城市的人口规模。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28.47万,意味着平均每天即有约800名学生踏上境外留学的旅程。某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显示:从计划出国的学生学历层次方面来看,本科生和高中生将依然是出国留学大军的主力,留学低龄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今年留学突破25万人,国际高中成重要渠道。某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针对全国14个城市、17500多名学生及家长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留学热点国家或地区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法国、日本、德国、荷兰、韩国……其中美国占比33%、英国17%、澳大利亚14%、加拿大12%。从留学意向国家的选择上来说,美国留学将更加炙手可热,美、英、澳、加仍是留学市场上的热点国家。目前北京开办国际课程项目的学校40家左右,形式也多样。

国际高中办学热潮,正在从京沪等热点城市向全国蔓延。以河南郑州为例,2003年只有两所学校开设国际班,到去年已有9所学校开办了16个国际班,再到今年秋季有13所学校推出24个国际班,郑州公办高中的国际班数量猛增。

选择国际高中,其出口就是海外留学,据估算,一个孩子从国际高中到欧美读本科的费用大致在150万左右。

目前国际高中的录取标准主要有英语成绩、中考成绩、综合素质(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等)。在中考成绩上,许多学校会划定自己的分数线,一般学校还有笔试和面试,考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英语听力等方面。部分学校也比较关注数理化成绩,因为目前国际高中开设的A-levelAP课程主要集中在中国学生擅长的数理化等学科。而新东方是按国外高校录取大学生的标准来选录高中生。

调查还显示,学生在制订留学计划时也更加理性。教育质量和文化氛围成为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或地区的两大首要考量因素,各占近30%的比例。此外,是否有亲友和语言各占比为16%14%在院校选择方面,专业排名和就业前景成为准留学生出国留学前优先考虑的因素,分别占到35.89%30.73%学校排名则占比13.21%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1-10-12

深度调查

中国的研究能力正在急速提升

汤姆森路透集团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中国的研究能力正在急速提升。

研究发现,在OECD成员国研发支出总额中,英国所占的份额在1991年至2008年间,从5.3%下降为4.15%,而美国在这段时间保持平稳,占42%。但是,如果将中国加到OECD成员国中计算,中国对于研究的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增长了7倍,达到15%;同时中国企业对于研究的支出增长了几乎20倍;中国的研发支出达到GDP1.08%,与英国匹敌,美国只领先1个百分点。

从公开出版物数量的增长也可以说明中国在研究方面的快速增长:从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英国研究人员在“科学索引网”(该网包含了全世界最具创新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上经常被同辈检索的12000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翻了一番,达到每年9万,而中国相应的数量从1991年的不到1万增长到200710万。

但是中国劳动人口中符合OECD界定的“研究工人”(广义的研发工人和专门的研究人员)的比例仍然滞后:在这方面,日本和美国领先,他们的知识工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10%,而中国在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2%

尽管中国的研究成果增长迅速,但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数量之间差距仍然明显2000年到2010年间,全世界共有3600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超过500次,其中美国有2500篇,紧随其后的是英国,有603篇,德国排第三,有450篇,而中国排最后,只有69篇。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2011-10-17

我国每年约50万名大学生退学

日前,第三方教育机构麦可思公司发布的调查显示2011年约六成新生不满高校入学教育,国内每年约50万名大学生退学。这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99份。在被调查的2011级大学新生中,仅有40%对学校的入学教育表示满意,其中高职高专院校新生的满意度最低,仅35%;男生满意度比女生平均低9%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曾在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管理规定培训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大学生退学率已上升到了2.6%按此推算,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2231.79万人本专科生在校生中,退学人数超过50万人。专家分析,大学生退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入校后对学校或专业不适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也有学生退学是为了出国上大学。

摘编自《长江日报》2011-10-19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