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20期:梅德韦杰夫政府的科教战略思想

发布时间: 2009-06-22 来源: 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海外直击

 

欧盟拟推出“多维世界大学排名体系”

 

近日,欧盟已决定参与“世界大学排名”竞赛,与目前世界上比较权威的上海交通大学和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一决高下。下周将宣布成立联合体承担“多维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开发工作。

欧盟教育文化司总司长奥蒂尔?坎坦女士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只关注研究,瞄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培养,范围太窄。大学在研究方面的作用固然很大,但在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作用也很重要,因此希望推出一个能够测量所有维度的可选择的排行榜。

排名系统的开发将由独立于欧洲委员会的联合体具体负责,计划1年后将产生“2009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项目预算为110万欧元。

坎坦指出:新排行榜尽管以欧洲为基础,但将覆盖全球大学,将更关注学科优势,因为你可能在纳米科技方面是最好的大学,但在心理学方面却不是。“多维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将独立于政府和大学之外运作,将是一个涉及教育、研究、创新、国际化和社区拓展服务等多方面的评价系统,将覆盖欧盟内外全球所有高校,尤其是美国、亚洲和澳大利亚大学。

欧洲委员会指出:容易获得、透明、可比较的信息将让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学生,更易在不同高校和课程中做出明确选择。许多现行排行榜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它们只关注研究并立足于整个高校,而不是个别课程和学科。

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教授西蒙?马格丽森非常欢迎欧洲委员会参与排行系统竞争,他认为:理想的排名系统应该是高校不作为整体参与排名,而是基于不同功能独立排名,如研究、教学、不同学科、地理位置和具体的服务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排名。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网站 2009-6-3

美国大学酝酿三年发文凭

虽然四年制学士课程一直是美国大学学制的传统,其设计初衷是尽可能提供一种基础广泛的教育,以教导青少年学会批判性地分析与思考,并帮助他们做好参与美国民主生活的必要准备。但目前却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考虑实行三年学制,以便学生能节省一年时间,同时也节省费用。

三年学制的倡导者认为,对于那些雄心勃勃并且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课程的学生而言,三年学制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三年时间内,学生需要按照要求修习完专业主修科目和作为美国教育特色的通识课程。为将四年学制精简为三年,学校需要通过开展暑期课程、缩短课程时间,甚至减少学分来实现。

“建立低成本、高质量的三年学士学位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目前恰是可以改变的时候。”前田纳西大学校长Sen.Lamar Alexander说:“眼下的经济危机和财政预算紧缩刚好是推进学制改革的良好契机。”一项由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unior Achievement)与慈善机构万事达基金会(Allstate Foundation)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发现,55%的青少年因应经济原因而改变了升读大学的计划。

但是反对者认为,缩短学制可能会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都受到影响。大学可能会倾向于加强职业训练,而偏离全面教育目标。

另有批评则指出曾有的失败例子:爱荷华大学几年前曾推出三年学士学位制,但只有五名学生选择了相应的学习方案。而这些学生因为要兼职以赚取学费,又或是读到第二年才明确自己的职业意向,最终还是推迟到第四年才毕业。

美国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仅有4.2%的学生用三年时间获得了学位,另57.3%用四年获得了学位,还有38.5%的学生超过四年才获得学位。

编译自《华盛顿邮报》2009-5-22

英国历史课程遇冷

英国保守党人指出,由于政府一直公布学校排行榜,导致10年来参加GCSE普通中等教育文凭)历史考试的学生逐渐减少。

据保守派的官方数字统计,去年,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GCSE的历史考试,考试人数为202482人,还有451410人没有参加历史考试。

1997年到2008年,参加历史考试的学生比例从35.4%下降到了31%。总的来看,超过500万学生没有参加历史考试。

英国影子内阁的学校事务大臣迈克尔(Michael Gove)说,14岁以上的孩子选修历史的比例也不足三分之一。由于学校排行榜制度的推行,学校有意引导学生放弃难度较大的学科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名次。

迈克尔还对政府日前提出的小学课程改革方案表示担忧,新的课改方案建议将历史和地理合并到“六大学习领域”中,迈克尔说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使小学的历史课程更不如前。政府的改革把我们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的一位发言人对这些质疑做出了回应,他说,所有孩子在14岁以前都必须学习历史,但学生的GCSE考试有很大的自由度,不管是GCSE还是A-level中学高级水平考试),历史科目一直是学生的一个普遍选择。去年,参加GCSE历史考试的学生中有68%都拿到了C以上的成绩。

编译自英国《卫报》2009-5-26

英国高校科研队伍亟需年轻血液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部门(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的数据显示,英国高等院校的科研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没有及时补充新一代有潜质的年轻研究人员。高等院校亟需注入年轻血液缓解研究队伍年龄偏大的趋势。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部门发布的《高等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状况20072008》报告称,英国大学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平均年龄是43岁。过去四年,55岁以上研究人员所占比例从18.9%上升到20.5%35岁以下研究人员所占比例从25.9%下降到25.2%

英国高校联合会(UCU)主席萨利(Sally Hunt)表示,眼下经济困难时期,高校更应大力宣传自身优势,吸引年轻的研究生加入高校的科研队伍。由于学生贷款债务缠身和科研准入门槛的提高,导致很多研究生开始寻求更高报酬的工作。所以说,高校必须加大科研工作的吸引力,引导年轻一代从事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状况20072008》还阐明了高校在用人方式上发生的变化。与高校签订正式合约的人员比例从20042005年的43%下降到了20072008年的35%,而兼职人员的比例则从31%上升至33%。不管是正式员工还是兼职人员,女性职员的比例都高于男性。

编译自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9-5-30

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遭遇合并

 

近日,英国政府职能部门出现较大变动。刚刚成立两年的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DIUS)将与英国工商企业管理改革部(BERR)进行合并,组建成新的商业、创新和技能部(DBIS)。DBIS的主要职能是提高英国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

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会以增强英国未来经济实力为己任。未来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和工作机会的增加都需要一定的政策环境确保企业、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以及对创新和科研的投入。

BERRDIUS的合并可以使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沟通更加顺畅。BERR的优势在于熟悉市场环境,对英国经济发展各方面的需求比较清楚,他们可以为英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建议。

编译自英国首相办公室官网 2009-6-5

“金手铐”的吸引力

英国政府在113发布的《新机会白皮书》中承诺,将为到薄弱学校任教的教师额外支付一万英镑的奖金。这相当于一位新入职教师工资(20267英镑)的一半,约为教师平均工资(35000英镑)的三分之一。而教师要想拿到奖金必须保证至少在薄弱学校任教三年。这副万元英镑的“金手铐”究竟对教师有多大的吸引力还很难说。

今年9月,政府将兑现承诺。在薄弱学校任教三年,教师就可以拿到现金补偿。但是一万英镑的奖金并不是一次性付清,在教师任教一年期满后可以拿到2000英镑,二年期满后可以拿到2000英镑,三年期满后可以拿到剩余的6000英镑。

一位负责教师招聘的官员表示,薄弱学校尤其需要好老师。尽管在薄弱学校任教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如果经过培训和团队合作,教师可以有很大作为。400多所薄弱学校被纳入了这次的计划范围,政府对这些学校发出了警告,如果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成绩再不达标的话将被关闭。

编译自英国《独立报》2009-6-8

澳大利亚将对不断下滑的数学教育质量进行检讨

最近,澳大利亚八大名校联盟(The Group of Eight Universities)委托澳大利亚皇家研究院院长加文?布朗(数学家)负责对全国中小学和大学数学教学质量下滑进行检讨,9月将形成最终报告,力求赶上明年的联邦预算。

布朗教授指出:初期工作已经表明当前澳大利亚数学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合格数学教师严重缺乏,越来越多大学生需要参加补习课程,大学数学系日益收缩。

今年年初,澳大利亚科学研究院提出警告:澳大利亚40%的高中数学教师没有数学专业文凭,而10年前这一比例是30%1995年至2007年,12年级学习高级数学的学生比例从14%下滑到10%,学习中等水平数学的学生比例从27%降低到21%,目前近一半学生(48%)学习初级水平数学,而1995年这一比例为37%

多年来,数学家一直就这些问题发出警告,霍华德政府为此增加了数学经费,而陆克文政府在减少了科学、数学和教学专业学生的高等教育贡献计划份额的同时,增加经费用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算术能力并对数学课程进行检讨。

但数学家认为这些措施仍远远不够。据澳大利亚科学研究院数学科学委员会主席西姆?罗宾斯坦称:增加的数学教学经费大部分纳入大学的一般性收入,他担心高等教育贡献计划学生贡献份额的降低,只会让更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教数学,而他们并未受过充分的数学专业培训。

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数学家特瑞?陶认为:澳大利亚部分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数学能力严重下滑,需要实质性的改革。如果数学系进一步收缩,澳大利亚数学将真正处于危机状态。之所以造成现在的局面,他认为是因为他们无权提高对国际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收费,同时那些需要数学教学服务的其他系科(贸易、工程学)的教师越来越愿意自己教,有时候宁可减少本专业的数学课程量,也不愿意与数学系分享收入。

编译自《澳大利亚人报》网站 2009-6-3

安大略政府在学校力推绿色科技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麦坚迪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政府将为公立学校投入5000万美元用于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供暖、制冷或发电。

麦坚迪政府的这项投资会使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风能发电、太阳光能、太阳热能、地热系统在学校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新能源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学校未来的运行成本,比如说减少在电和天然气方面的支出。根据最近通过的《绿色能源法案》(Green Energy Act)和保护性电价政策,学校还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或税收减免。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在学校的应用还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据统计,安大略的中小学每年的能源消耗接近5亿美元。政府的目标是帮助学校减少能源消耗的支出,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能源需求并支持绿色行业发展。

编译自安大略教育部网站 2009-5-21

海外信息一览

 

欧盟正式批准蓝卡计划 吸引高技术移民

欧盟各国政府525最终批准了吸引高级技术移民的“蓝卡”计划。这是一种工作居留证,发放对象是拥有高等专业文凭的移民。欧盟同时还通过了对雇用无证者的雇主施以刑事惩罚的措施。这两项规定都将于2011年生效。

“蓝卡”居留证将于两年后在欧盟国家推出,旨在与美国的“绿卡”竞争,吸引拥有高等文凭的外国人到欧盟工作,满足欧盟成员国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蓝卡”的有效期最多四年,它和美国的绿卡不同(美国的绿卡是一张永久居留证),持卡人只能在签发该卡的国家居留和工作。

根据这项计划,蓝卡持有者在欧盟工作期间所享受福利待遇与欧盟居民相当,其家人也能来欧洲生活。

这一计划目的是在限制非法移民、控制普通移民的同时,吸引高智商和高知识结构的人才到欧盟就业,努力改变欧盟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为欧盟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打算。

摘编自《欧洲时报》2009-5-26

欧洲高等教育20102020优先发展领域

在“博洛尼亚进程”十周年之际,欧洲46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们于200942829日在比利时鲁汶举行峰会,评估了过去十年的成果,着重讨论并通过了未来十年该进程的优先领域。会议首次邀请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4国的代表共议如何通过“博洛尼亚进程”促进欧洲与世界各国在高教领域的合作。

会议讨论并通过的20102020年优先发展领域包括:

一是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平。重视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学生提供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提高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的潜力,为他们拓宽入学通道并提供必要的求学条件,改善学习环境,清除学习障碍。每个参与国需制定2020年前可衡量的社会公平目标,如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度、弱势群体的入学率等。

二是实施终身学习战略。制定国家资格框架是推广终身学习的重要步骤。实施终身学习战略需要公共部门、高等院校、学生、雇主和雇员加强相互合作。应建立完备的组织系统并投入充足的经费,以支持终身学习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是提高就业能力。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在其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先进知识、技能和能力。通过政府、高校、社会以及学生密切合作,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能力。促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更有效地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应的就业咨询。

四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五是促进教育、科研和创新的融合。高等教育在各个层次上都应以前沿的科研为基础,并培育创新和创造能力。应增加科研人员数量,博士课程也应提供高质量的学科研究,并增加更多的跨学科和跨领域课程。

六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开放。欧洲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合作。欧洲范围内的合作将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开放度,还应加强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政策对话和合作,特别是通过博洛尼亚政策论坛吸引更多的利益攸关者参与。

七是提高流动性。高校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流动对于提高课程质量和促进科研有重要作用,还可促进欧洲高等教育在学术上和文化上的国际化。流动性将成为欧洲高教区的标志性特征。到2020年,在欧洲高教区内毕业的学生至少20%应该曾在国外学习或者接受培训。

八是加强数据收集工作。加强数据收集工作,监控社会平等目标、就业目标、流动目标及其它方面的工作进展。同时也可作为评估和设置下一阶段标杆的基础。

九是开发多维透明工具。这些工具有助于提供欧洲高教区内更加详细、透明的信息,帮助欧洲高校甄别比较各自的优势,但此项工作应与主要利益攸关者协商后进行。这些工具也应符合博洛尼亚进程的原则,特别是质量保障和认证方面的要求。

十是加大经费支持。高等院校的自治度越来越高,但公共经费的投入是确保公平入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还应开发新型的和多样化的筹资渠道和办法。

摘编自中国驻欧盟使团网站 2009-5-21

未来欧洲大学成功的十大因素

欧洲大学协会于20093月在布拉格召开了面对全球挑战――欧洲大学的欧洲战略主题研讨会,并于近日发表题为《欧洲大学――充满信心面对未来》的2009年政策宣言,预见未来十年欧洲大学成功的十大因素。

1.   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提高学生毕业率。通过扩大高等教育的对象和范围,以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确保学习者在一生之中能够持续获得教育机会。

2.   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并增强科研工作的吸引力。通过透明的用人机制,加大宣传,并给予博士后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提高科研的整体质量及吸引力,以此促进大学科研质量的提高。

3.   开设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通过引进新的教学方法,继续课程改革和更新,强化大学的教学宗旨。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为社会输送技能合格、能够在急剧变化的就业市场中谋职求生的大学毕业生。

4.   开发独具特色的科研计划。营造独特的科研氛围,推动以跨学科研究方式应对21世纪全球性挑战。具体方法为:以主题项目开发带动科研层次的提高,以竞争性研究资金提供支持,以区域结盟和全欧网络为合作机制。

5.   加强大学自主权。大学需要加强自主权,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特别是要从政策上保障大学领导人的决策权,以便改善内部结构提高效率,选拔培训员工,优化课程体系,调用财政资源。

6.   提高收入,并拓宽收入渠道。为了实现财政上的可持续发展,需执行合理的会计制度,规范大学所有活动的全部开支,拓宽收入渠道的多样性,确保足够的公共经费投入,以实现大学的长远发展目标。

7.   提高质量和透明度。全面履行大学保证教育质量的承诺,向学习者、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攸关者提供有关学校使命、主要活动、运行情况和发展业绩的准确信息。

8.   加强国际化。加强与欧洲以外地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不同类型欧洲大学的优先任务,特别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种国际合作需要更为紧密。

9.   提高人员流动的水平。制定持续连贯的学校战略,提供有目标的发展机会,消除师生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流动的障碍,为跨行业、跨学校和跨国之间的流动牵线搭桥,以加强个人、学术和职业发展,并提高各种易于转换的技能,包括语言能力。

10.  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为加强大学各项使命,应考虑到合作伙伴的多种需求,如课程开发、科研合作、创新活动等,尤其要注意采用项目管理出色、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高、兼顾各方利益的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创新模式。

摘编自中国驻欧盟使团网站 2009-6-1

毕业生择业需“放眼全球”

除了提供诸如应如何修改简历等求职辅导之外,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在最新出版的《学生就业指南》中,还倡导大学生们放眼全球、寻找机会。

指南说,大学生们应该广开思路,继续求学、短期实习、教书、去海外工作,哪怕是志愿者工作都是值得尝试的。

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夏毕业生拥有的工作机会较去年下降了5.4%。如果未来英国失业率仍维持在2008年的水平或者更糟,那么一毕业就失业的学生数量将比上年增加650021000人。

鉴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全英学联(NUS)对政府新出台的建议表示支持,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向学生发放这些就业指导宣传册。

英国高等教育事务官员戴维拉米(David Lammy)说:实习不仅能让你锻炼能力、积累经验,还很有可能给你创造意想不到的就业机会。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去国外工作一段时间既能让你锻炼自己,还能帮助你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志愿工作者的经历更是会让雇主对你另眼相看。

摘编自BBC中文网 2009-5-26

苏格兰颁布“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课改

 

苏格兰一直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是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200411月,苏格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学校现代化方案,开始推行教育改革,“卓越课程”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近日,英国苏格兰学校与技能部颁布了“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苏格兰教育与终身学习大臣菲奥娜?希思洛普指出:“我们致力于帮助年轻一代积极应对21世纪的挑战。此次课程改革将通过提高标准促进学习与教学,使每一个年轻人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体、负责任的公民和社会的积极贡献者。”这份“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制订还得到了苏格兰大学、爱丁堡皇家学会和雇主机构的支持,几易其稿,今年4月底终于正式出台。

“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表达艺术、科学、技术、数学、语言、社会研究、健康与幸福、宗教与道德教育8个课程领域。每个领域都按照从3岁到18岁顺序列出各年龄段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拥有的能力。改变了过去3岁至5岁幼儿教育,5岁至14岁义务教育,14岁至16岁高中教育三个阶段单独设计课程的传统。“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3岁至18岁划分为早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5个阶段,在总体目标之下,分别列出5个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既注重年龄特点,又注重前后衔接。

为了有效指导各学校的工作,“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每一领域细分为两个部分:“经验与结果”部分详细说明学生通过学习将要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原则与实践”部分则进一步向教师解释各课程领域的学习目的,并就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布置作业、评价学生等提出建议。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每个领域的指导纲要中,都有一个部分专门讨论本领域知识如何与其他学习领域的知识产生联系。“卓越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本身的价值标准在于“学校要将儿童培养成为智慧、正义、善良、诚实的公民”,这代表了苏格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根据中国教育新闻网、英国BBC中文网相关资料整理

梅德韦杰夫政府的科教战略思想

梅德韦杰夫政府希望凭借资源和高科技两大优势,使俄罗斯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强国富民”的发展战略,再度实现俄罗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梅德韦杰夫不希望国家只是靠能源出口振兴经济,因此,政府提出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n      2009213俄罗斯联邦政府发布科学与创新机构21号令,为“创新型俄罗斯的科学与科教人才”联邦专项计划制定了组织工作的规章制度,以提高国家专业人才职业化的水平,创建吸引和稳定年轻有为学者的激励机制。为此,俄罗斯联邦政府预算拨款总计800亿卢布。每年政府还将支持由年轻学者实施的2500项研究计划,同时增加举办青年科研会议、奥林匹克竞赛的拨款。今后几年,专项拨款将大幅度增加:2010年预算为171亿卢布,2011年约为230亿卢布。

n      2008115,梅德韦杰夫在联邦会议咨文中提到,俄罗斯将采纳“我们的新学校”国家教育战略,旨在推动国家普通教育的发展及现代化。梅德韦杰夫认为,学校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不论是对个人的成就还是对于国家的长期发展,普通教育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俄罗斯学校的发展计划包括:普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孩子们在高科技的环境下能够挖掘自身潜力,培养生活能力,适应激烈的竞争。

n      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在20088月讨论了一项国家四年规划“教育与发展创新经济:20092012年现代教育计划模式实施方案”。这一国家规划预计拨款1万亿卢布。除了预算拨款外,还将按照创新活动成果积极实施竞争拨款。鼓励大学与科学、生产机构的合作,实行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按照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的数据,每一项方案将拨款5000万到1.5亿卢布,联邦拨款总额为50亿卢布。俄罗斯财政部颁发了“有关2009年的联邦预算和2010年、2011年的计划预算”,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二次由国家杜马审查的三年预算。根据文件规定,联邦专项计划拨款总额预计10540亿卢布。科学研究预算拨款近三年将大幅度增加:2009年为182亿卢布,2010年将增加26%2011年还要增加27%

n      20083月,俄罗斯公布了由俄罗斯教育科学部教育政策和法规署制定的《2020年前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报告。该报告是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的组成部分。教育系统中的人员、方法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这些仍为新模式所关注,但是,新方案的设计将考虑教育服务消费者的利益,即在一生中欲提高自身潜力的教育需求者的利益。因此,创建新教育体系不能使任何一条教育轨道成为死胡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俄罗斯政府所关注的重点。

新教育模式中强调了创建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机制,其实质是创建教育活动的外部评价体系。今后,评估高校时考虑的不只是教授和图书馆藏书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就业指数和雇主对教育大纲的要求。

n      俄罗斯将继续实施200646制定的“国家支持天才青年的措施”,奖励1425岁的天才青年,每年奖励1250名国际奥林匹克大赛的优胜者,每人6万卢布。这一计划提出:在实施新的普通教育标准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寻找和支持天才儿童的体系;保持、完善和充实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因为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制定留住优秀教师和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的体系。吸引新一代教师同样重要。因此,梅德韦杰夫完全支持教育协会提出的将2010年作为俄罗斯教师年的建议。

摘编自《上海教育》2009年第05A

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框架浮出水面

经过数千小时的努力,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次制定国家课程大纲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家课程委员会(NCB)官方网站5月发布了英语、数学、科学、历史4门学科的课程框架。虽然征求意见的工作还将继续,但澳大利亚中小学国家课程大纲的模样渐渐清晰起来。

n      国家课程大纲将结束“分而治之”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负责为每一个核心学科制定国家课程大纲,使所有公立和私立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实现标准化,无论学校是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地区,还是在西澳大利亚的最偏远处。

n      国家课程大纲为深度“做减法”

6个州及联邦区将自己对中小学课程的控制权转交给了联邦政府,由此换来联邦政府对中小学的更多投资,以缓解数十年来本州教育经费的不足。

各州现有课程已经越来越臃肿,且充满了晦涩的术语,就连教师也不解其意。负责起草英语、数学、科学和历史课程大纲的4位专家发现,现有的课程让学生学的东西太多,孩子们只会蜻蜓点水,不会有深入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时间。

课程委员会主席巴里?麦克教授说,比较澳大利亚与日本初中数学课堂的录像研究显示,澳大利亚学生在课堂上只有20%的时间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而在日本的课堂上,学生把80%的时间用于难题上。而且,在数学课上,对于那些掌握较快的学生,我们倾向于让他们进行下一个主题的预习,而不是让他们解决目前主题的更复杂的问题。

麦克高说:“我们为每个学科制定的大纲将窄化内容,虽然牺牲了广度,但能够让学生学得更有深度。”

n      当前制定国家课程大纲是“天时、地利、人和”

虽然这次统一全国课程标准的努力没有太多杂音,但遇到的挑战仍然不少。例如,什么样的内容和技能应该写入大纲,刚性与灵活性是否都应该足够强,以及如何让学校为教学负起责任,都引发了很多讨论。即便如此,观察者说,这项工作没有遇到大的阻碍。代表全国公立学校教师的澳大利亚教育工会曾对国家课程委员会中教师的缺席颇有微词,但总体上对之表示了支持。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降低成为制定国家课程大纲的一个有利背景。

n      教师的声音

国家课程委员会最近聘请教育工作者与学科专家根据刚出炉的草案制定更详细的课程框架。一旦最终的文本完成并获批――预计在20107月――学校和教师就得做出快速的调整。正式的实施将从20111月开始,因此,明年就会有一个大力度的教师发展计划,与此同时,教学资料与器材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尽管对统一课程大纲表示支持,教育工作者仍然表达了一线教师深入参与的需要。“新课程本身并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澳大利亚教育工会主席安吉路?盖瑞雷托斯说。他认为,在起草课程文件的过程中,应该让教师扮演领导角色。

教育工会目前正在游说,以便让教师拥有专业评价的空间,且希望不对所有学生都进行考试,而只是进行抽样测试,避免出现应试教学。盖瑞雷托斯还表示,教育工会还反对任何可能导致学校排名的全国性的成绩公布。

摘编自《中国教师报》2009-6-3

韩国大力治理教师受贿 教师节不许家长访问学校

家长私下给教师送礼的做法在韩国很有传统,家长送给教师的礼物在韩国被称为“chonji”,它或许只不过是一盒很普通的饼干,也可能是一个装有现金的普通信封。如果“chonji”数额太大,接受“chonji”就会被认定为犯罪。根据韩国的法律,这是学校里的经济腐败。不过,法律并不对行贿者进行惩罚。2008年韩国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如果教师因接受家长的chonji而被解雇,那就不得再次从教。调查人员说,很难统计因收受家长贿赂而被解聘的教师的数目,以及向教师行贿的家长的数目。为遏制日益严重的教师受贿现象,韩国政府将2009年定为惩治校园贿赂之年。

515是韩国的教师节,在这一天,通常会有很多家长向教师表示感谢。今年,教育部门采取了一个非常措施,要求学校大门紧锁,不接待任何来访者,并通过信函告知家长,在最近1个月内不要访问学校。调查人员甚至在教师下班的路上把他们拦住,检查他们是否携带了涉嫌受贿的礼物。这样的举措在教育备受重视的韩国引发了一场争论。根据韩国政府最近对1660名学龄儿童家长的调查,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将家长为了孩子不惜一切的“私心”视为家长给教师送“chonji”的主要原因。对于“chonji”构不构成贿赂,或仅仅算是“无害的礼物”,48%的家长将之视为贿赂。

摘编自《中国教师报》2009-5-27

新视野

研究显示:父母老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大过同伴

一种观点认为,比起父母老师,朋友和玩伴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更大。最近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父母老师对青少年的影响要远大于其身边的朋友。

悉尼大学对澳大利亚34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了这一结论。调查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业完成情况、在校快乐程度、考勤情况等方面。据研究负责人介绍,在整个中学阶段,老师和父母对青少年的影响重大,特别是在学习动机方面,他们的影响有时比青少年的朋友高出两倍。在学习成绩方面,父母老师也功不可没。不过,研究显示,在社交中获得的幸福感和在学校的快乐程度等方面,朋友的影响则要大于父母老师。

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美国《师范学院记录》杂志上。

摘编自新华网 2009-5-28

专家视点

于漪:教育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价值观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呐喊?树立精神风范,引领教育现代化》中指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价值观,只讲功利,只是考试、求职的敲门砖。必须思考深层次的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片面的质量观就会有意无意间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某些残缺,如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奋斗的精神、体质的羸弱,等等,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知识、能力是获取精神力量的阶梯,不是精神力量的全部,更不能醉心于机械操练,把学生练傻。

摘自《上海教育》2009年第05B

唐晓峰:大学不是“竞争”出来的

孙膑帮田忌赛马取胜的故事启发人们:水准没有提高,但只要巧妙安排,胜利可以照拿。这就是竞争思维,而且是竞争思维的“高明”所在。

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认为,竞争思维用在纯粹的比赛活动中,没有问题,但在学术管理中大行竞争思维却令人担忧。如今,竞争思维逐渐成为管理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初衷可以理解,是要打破大锅饭,通过竞争,而早出人才,快出成果。然而需要察觉的是,在缺乏有效管理的竞争中,早出快出的未见得都是科学人才,却会有越来越多的竞争人才现身。竞争人才,以竞争之术见长,不凭真正高水准,而“卒得王千金”。

眼下,学术腐败是一个热门话题。学术腐败是受利益驱动,这是根本性的。缺乏有效评价机制的竞争简单的量化),是引导腐败的途径之一。

竞争、量化、利益三位一体,在高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小。竞争思维难免滋长不以提高水准而谋求得胜之法的心态和行为。现在大学里,竞争名目繁多,而最基本的是每年例行的评职称。人的识别很麻烦,为求形式上的公平和易于操作,于是将标准简化、量化,可以依照表上数据而简单地决定胜负。在这种评比方法中,勤奋踏实“坐冷板凳”的表现毫无意义。当把注意力过分放在“构建”表上数据的时候,竞争思维便开始滋生并产生作用。为求数量竞争,本来是一篇论文的内容,却可以故意拆分为三篇发表。这类虚假的做法毫无学术价值,但都曾发挥过竞争效力。

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其最直接的、人们实际上最为关注的结果,却是人员的升迁。缺乏深度管理的竞争,往往完不成其“最终”的目标,而只在人事纠纷中耗尽生气。肤浅的竞争体制,不再是激励真理追求的平台,而蜕变为打拼身份待遇的场所。表面上看,获奖人才出了很多,但所出的真正学术成果却与此并不相符。有些成果只是为了评奖,评奖过后,这些“成果”便无人问津。当学界中人追求的不是学术质量,而是身份地位时,学界的核心价值就变了样。

有些科研计划在制订方案时,就考虑到获奖的程序。获得成果的级别和时间均被预设,甚至实验数据、调查数据也有预设的成分,这也是典型的竞争思维。

学术竞争评判者的专业水平、学术威望、科学责任心,是其竞争成败的关键。在学术威权日益衰微的时候,竞争体制的存在会给其他威权的介入带来机会,而其他威权的介入会令竞争机制产生方向性的改变。某些学术腐败,是官僚或商业威权介入学术竞争机制的产物

大学中要鼓励和树立的是科学思维,而不是竞争思维。过分的竞争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在教书育人中,弊大于利。

摘编自《南方周末》2009-6-4

深度调查

近八成网友认为应取消奥赛加分 与择校等脱钩

523央视《经济半小时》以“经济利益催生奥数热,北京奥数市场规模120亿”为题,报道了北京奥数培训市场调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士杨乐指出,现在的奥数竞赛不仅在高中生中进行,而且在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中进行;不仅那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可以说全体学生都参加了。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并造成厌学情绪。

为此,新华网教育频道推出奥数该何去何从的相关调查。调查推出后仅半天时间就有近4000名网友参与投票。有近76%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奥赛加分,与择校、高考招生等脱钩;有24%的网友认为应该从深层面改革教育体制及机制;对于庞大的奥数产业链,有近56%的网友认为应逐步去除

关于“奥数热的根源”,选择“对升学和择校有用”的占77.59%;而“根据孩子特长予以特殊教育”的只有3.91%,说明当前的奥数热已基本异化为择校和特招的工具之一。对奥数热跟风的也不占少数,超过15%

高达52.34%的网友认为,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之所以被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是题目太难、太刁钻。

55.76%的网友认为应“逐步去除”奥数,23.37%的网友认为“应该降温”,还有17.64%的网友认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几乎没有人赞同“任其发展”下去。

45.13%的网友认为奥数学习进入误区,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44.08%的网友认同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奥数之害远甚黄、赌、毒”的说法,认为其观点切中时弊,令人警醒。

很多人对以奥数等为代表的奥赛成为保送名校的“敲门砖”争议很大,高达75.76%的网友赞同取消奥赛加分,与高校招生等脱钩,超过17%的网友认为应取消全部升学、高考等加分项目。

超过24%的被调查者认为奥数该回归其特长教育本身,同样比例的被调查者认为应从深层面改革教育体制及机制。

摘编自新华网 2009-6-1

责任编辑  杨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