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8期:民办教育潜藏危机 身份变革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 2008-04-29 来源: 京教育科研网 发布者:ym

 

 

基础教育

罗崇敏代表:不要让教辅压垮学生!

过多的教辅书,一方面给学生形成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书包越来越重,教育畸形发展;另一方面,也给贫困学生家庭带来新的经济负担,许多贫困学生家庭不堪重负。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呼吁:不要让教辅压垮学生!

罗崇敏认为,解决教辅资料过多、过重的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改革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学生不能“唯分数论”,尤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考试分数和排名不宜看得过重,应增加对学生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限制学校购买教辅书的数量,质量上把好关。

三是积极引导学生和家长,减少自行购买教辅书的数量。

四是加强对教辅资料市场的整顿。目前教辅书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出版商、中间商为了推销教辅书使出各种办法,客观上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需要从源头加以治理整顿。

梅葆玖委员:京剧纳入义务教育内容要慎重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梅葆玖说:“京剧教学内容应该慎重,要组成专家小组对每段进行评估,中小学老师代表进行操作性试验后再确定为教学内容。”

他特别指出,京剧纳入义务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的真善美品质很重要。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传统民族文化戏曲的熏陶和普及,经典样板戏可安排一些,因为它有它的艺术特点,但比例应该少一点,毕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梅葆玖提出,制定教材的同时,还应重视教师的质量,应引导戏曲学院的学生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和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心,让他们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张志勇代表:高校招生制度应引入多元标准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因标准单一、助推应试教育等弊端,受到越来越多质疑。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参加国家统一高考的成绩,还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首先要建立国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制度。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也是地方政府评价高中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则是对高中生的除学科学业成绩之外的过程性发展成果进行的全面评价。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制度。统筹考虑国家考试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衔接,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进考试内容,更加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张志勇代表说,此外,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要实行多元标准、分类招生录取制度。高校招生不但要看高中生参加国家统一高考的成绩,还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实施高校招生分类录取制度,即国家重点高校录取学生,可采取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通过面试进行招生录取的办法;大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可采取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和国家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的办法;而高等专科学校则可在试点的基础上,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报名情况,逐步采取注册入学的办法进行招生。

高等教育

代表、委员为高等教育发展会诊

n        许智宏:修改“高等教育法”将有助于我国大学能更健康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说,经过一段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我国高校的结构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说,教学质量还有待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特别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还不明显,缺少一批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军人才;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投入与高校发展的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许智宏代表指出,过去十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体制、管理模式、资金投入渠道均已发生了很多变化。及时修改“高等教育法”将有助于我国大学能更健康地发展,规范各类高等院系的办学行为。

n        李健:高等教育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只有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才能让人民满意。

一要解决缺少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杰出创新人才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李健代表认为,首先要大力倡导教育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洋人,让思想冲破牢笼,这样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李健代表说,高水平大学建设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希望政府继续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二要解决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李健代表建议政府进一步重视并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其中包括引导和支持一部分大学生走自主创业的路,以创业带动就业。李健说,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通过创业给自己做饭碗,而不是到人才市场与下岗工人抢饭碗。

“政府也要给予支持。”李健代表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安排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解决启动资金;二是要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三要化解2000多亿元的高校贷款问题。

李健代表认为,总的来看,高校贷款搞建设是积极的。由于校区扩建了,才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上大学,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国家财政投入速度远低于在校学生增长速度的情况下,高校通过银校合作,大大缩短了与国外高校在硬件方面的差距,使青年学子提前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环境;投入高校的资金并没有流失,绝大多数现已变成优质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但是也应清醒看到,在高校巨额贷款的背后,确实隐藏着一定风险。

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和贷款利率的提高,高校偿还银行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些负债过高的学校有可能面临财务危机;部分高校为了还本付息,不得不压缩教学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高校债务,不仅会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影响高校的稳定。”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高校基建贷款的宏观调控,建立针对过度贷款的预警机制,防止出现新的贷款危机。对于已经发生的基建贷款,主要由政府通过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方式分年度解决。

n        钟秉林:必须要建立一个符合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观和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那种对于要上学的需求,转变为要上好大学、好专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于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目前我们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之间形成了一个主要矛盾。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重中之重。要解决“质”的问题,钟秉林认为,必须要建立一个符合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观和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再扎扎实实地把高等教育内部的人才教育抓好,把人才的质量逐步提高上来。

李晓林:建议助学贷款也能设计债务免除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希望贫困生助学贷款能像公司破产一样有债务免除机制。

他建议,如果贷款的贫困学生确实是因为疾病或者失业而还不上贷款,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就可以免除这部分人的贷款责任,以减轻学生的压力。

同时,李晓林还建议扩大助学金的规模,尤其是针对西部的孩子,“助学金是属于资助性质的,不需要还。他还希望,能给予来自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一些更高更优惠的条件,使他们将来有了知识之后,再回来为西部服务。

民办教育

于果代表:民办教育潜藏危机 身份变革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蓝天学院院长于果认为,民办教育良性发展面临许多困难,最迫切的是要明确民办学校的法人身份。身份的尴尬让民办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直接危及民办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于果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民办学校注册时仍然只能以“民办非企业单位”身份登记。

身份的尴尬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民办学校被以“企业”身份收取企业所得税、民办学校教师因身份制约无法向公办学校合理流动,教学质量受到较大冲击。

于果代表建议,应落实相关法律精神,将民办学校法人身份明确规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法人”,确保民办教育的良性发展。

徐辉委员: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徐辉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时说,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制度创新。

他指出,各国经验早已证明,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办全部的高等教育。

他认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尽快消除政策樊篱,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独资公办、国家资本与社会力量合办、民办等各类高校互相竞争、共同促进、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投入、慈善性捐赠携手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他建议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公办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资本投入,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将民办教育规模发展和层次提高纳入高等教育长远发展规划,健全高等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

人大代表建议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高电气股份公司二厂数控车间班长张全民认为,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是,由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实训场所和设备不足,造成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张全民说,数控机床专业是职业教育里的热门专业,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是,一台数控机床价值在十万元以上,有的学校没钱买,就干脆让学生在电脑上用学习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还有的学校怕学生弄坏了机器,光让看不让摸,以至于有的学生上了几年技校,却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主任李勤对此也深有感触。李勤说,为了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比较灵活,这就给师资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的专业刚开设了两年,老师好不容易教出了感觉,马上又要调整,老师又要改教新的专业,根本没有时间培训,只好边教边学,这样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从事职业教育已近30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校长李海燕认为,良好的师资和实训条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要想大发展,必须要首先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只有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徐强代表: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教材亟待更新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辽宁的一线产业工人徐强发现,现在对一线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用的教材仍在沿用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初的,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新教材根本找不到。他为此大声呼吁;振兴装备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要及时、定期更新。

在齿轮加工精度上创造了自己的招牌“徐强精度”的这位高级技师特别关注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他说,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新型技能人才,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非常陈旧,更新速度非常缓慢。学员获取的知识与工作实际严重脱节。“培训教材的内容如果不尽快得到更新,势必会造成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发展缓慢,技术工人的理论知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还会制约企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他建议: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及早修改、编撰、更新我国的职业培训教材,职业培训教材内容的定期更新制度也应当尽快建立。

根据2008年“两会”新闻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  杨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