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科院2011年度院级课题成果摘要

发布时间: 2013-11-08 来源: 科研管理处 发布者:huangyuanyuan

 

序号 课题名称 申报人 工作单位
1 新课标背景下的京版教材特色 暴生君 课程中心
  摘要: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研究,为教材特色建设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通过文献研究,为教材特色建设提供方法;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研究,为教材特色建设提供借鉴。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科课程内容按课程标准要求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教材特色的呈现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结构来体现。京版教材是以发达地区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为基础,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底线要求,整体设计、科学编写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具有自己独特的教材结构。修订后的京版教材其主要特点为:德育为先,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实际,创造性的落实新课标;与时俱进,体现北京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科学编写,突出北京教材的新结构。
2 幼儿保育及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框架研究 孙 璐 早期所
  摘要: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前教育的研究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都缺少对于幼儿保育问题的关注。本研究从性别角色、家庭保育模式、国家政策、科学保教等多个视角探讨与幼儿保育有关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家庭现有育儿模式和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加强幼儿保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初步制定了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的评价框架。
3 不同类型指导方式对高中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影响的研究 殷桂金 基教所
  摘要:对本市17所高中学校的近700名学生、150名干部教师的调研结果表明:学校干部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且部分学校已经开始了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指导人员、指导内容、指导方式、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表明当前学校开展的指导是一种外控型的说教式指导,难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此,本研究提出“对话式指导”,并从两大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方面,优化学校内部发展环境,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保障:一是明确“指导”在学校中的职能地位;二是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三是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四是建立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另一方面,在具体指导过程中,通过规范指导的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在指导内容上,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在指导方式上,倡导实施“对话式指导”在指导人员上,组建以导师为主、学长与同伴为辅的指导队伍;在实施途径上,与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协同推进在;指导策略上,外部引导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4 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发展脉络研究 ——从均衡走向一体化 左 慧 基教所
  摘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其它发展中国家,都针对此问题颁布相关政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变城乡教育分割的状况,这些卓有成效的政策大致可分为平等性策略、补偿性策略、差异性策略三大类,其中诸多举措可为北京市的城乡教育发展开拓思路、提供借鉴。
5 中美两国初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 王 薇 基教所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背景分析、现状比较分析、差异原因分析开展对中美两国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目标的比较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目标形成了清晰的历史演进体系。两国数学能力目标现状在整体范畴和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相同的数学能力目标有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不同的是中国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美国有数学关联能力和数学表征能力。从中美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教育理念、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价值观等因素分析影响两国数学能力目标的原因,以此提出对我国数学能力目标制定的反思与讨论。
6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蒲 阳 基教所
  摘要:教师职业认同的构成要素分解为职业价值认同、职业情感认同、职业行为认同三个维度。不同职业认同水平的教师所处专业发展时期有所不同,特点不一:分别呈现“生存关注”、“任务关注”或“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特点。不同的职业认同状态的教师在专业结构各方面的发展特点不一,本研究在实地访谈基础上,分析出教师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四条影响途径: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职业信念的坚守,促进教师专业理念的合理构建;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的反思与积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发展的动力,影响专业态度动机的形成和改变;职业认同能够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趋向理想的专业发展状态。
7 “高等性”和“职业性”二维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探究 孙毅颖 高教所
  摘要:研究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属性“高等性”和“职业性”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问题。研究通过回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系统总结了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的“高等性”生长趋势,在此基础上概括并提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两条基本路径或者说两种基本模式;研究从“高等性”和“职业性”的角度对质量观、评价指标、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方式等高职质量评价的重要要素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还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08年)”两轮评估的背景和目的、评估指标、评估主体、评估方式以及评估方案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在上述研究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结论和观点。
8 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一所小学为个案 韩淑萍 教师中心
  摘要:本研究对北京市一所小学的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专业发展。校本研究有助于凝聚教师团队;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教师更加自主地自我发展。但是,在校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问题:教师缺乏对“教师研究”的了解,科研意识不强;大多数教师的科研素养需要提高,比如教师对研究的价值和定位认识模糊,专业
知识欠缺,理论素养尤其缺乏,研究方法使用不规范等。
9 “十一五”以来影响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丁秀棠 民教所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需求、教育供给、教育政策等。“十一五”以来,北京民办高等教育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以及发展内容等各方面有了新的变化。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在对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具体如何影响北京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指出教育的发展,需求与供给是最为基本的主导因素。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初期的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管理与指导,依赖于政策的支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办高校自身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的政策取向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力将会逐渐减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将要求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来自我运转。